第198部分 (第1/4页)

高杰部应该算是四镇中较有战斗力的军队。

可是集结主力在泗州重兵防御的情况下,被多铎率领的八旗精锐一击即溃,高杰逃跑,图中被已经暗中投降满清的河南总兵许定国埋伏,高杰没有防备许定国,结果被伏杀,高杰部众大乱。

史可法此时坐镇杨潮,闻听北边败局,已经慌乱,接连下令,让所有士兵向扬州集中,竟然打算放弃扬州以北所有城池,集中兵力防守扬州了,大概他认为只要守住扬州,就能保江南。

高杰残兵得到这种命令后,当即沿着运河大溃而下,一路上能抢就抢,经过淮安被拒绝入城,于是大掠四野,继续南下!

一直溃逃到了扬州,才开始重新整顿!

高杰被杀,兵丁尽入扬州,史可法命令他们在扬州城外驻扎,并且拨付米粮救济。

很快高杰余部稳定下来,虽然兵力折损了一大半,只剩下三万来人,但主力精锐都在,高杰是农民军起家的,是李自成手下大将,地位比现在的刘宗敏还要高,应该算是李自成手下第一号人物。

因此他的部队其实跟李自成的军队组成一样,核心主力都是从西北开始跟随的农民军,这些人流动作战从陕北打到四川,西北打到江南,大半个中国都流动遍了,无数次被打散,早就习惯了,因此他的核心在大溃之下,竟然都能够完整保存下来,不得不说是经验使然。

而且主要军官都在,所以除了战失主将,军心有些不稳之外,战斗力还在。

史可法于是临时任命高杰手下大将李本深为提督,暂时统领高杰军队,高杰的爵位由他的儿子高元爵为世子,希望能够将高杰余部尽快稳定下来。

可是此时暂时没有遇到清军打击的江北其余三镇,突然联合上书:“高杰无寸功,骄横淫杀;(史)可法乃欲其子承袭、本深为提督,是何肺肠?请分其众将之。”

三镇看到高杰战死,兵力受损,竟然打起了吞并高杰部将的主意。

此举让高杰军官上下恐慌起来。

就在此时杨潮赶到了扬州城中。

史可法被三镇上书斥责,显然完全失去了对这些军阀的控制,他这个督师督的没有任何作用,见到杨潮到来,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连忙邀请杨潮一起探讨军情!(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节又当爹

“史阁部乃督师,当福威操之于手,大权独断!”

杨潮直接对六神无主的史可法说道,他坐镇扬州督师,却被四镇军阀弄得进退不得。

虽然如此说,但是杨潮心里也不由叹息,这还真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啊。

自从张居正之后,似乎文官集团就没有这种人了,其实无论忠奸,大明朝真的缺少一个权臣,哪怕是严嵩在,也比现在这种情况好得多。

可惜了严嵩、高拱、张居正一个比一个厉害,却扎堆出现,到了明末就只能是温体仁,周延儒这类货色,以战斗起家的东林党党魁竟然是钱谦益这样的投降派。

“可是三镇咄咄相逼,本督该如何安抚?”

史可法叹息道。

杨潮道:“史大人不需要安抚他们,你命令他们就是了。”

史可法不由摇头:“杨潮,你还是太年轻了,若能命令,那就好了。”

四镇军阀桀骜不驯,当然跟他们的实力太大有关,可是跟朝廷不作为也不无关系。

而朝廷之所以不作为,是因为不会作为,文官鄙视武将可以,压制武将可以,但是却不能因为这种鄙视,一点都不去了解军事问题,弄到一个个根本不通军事军情,当武将崛起,顿时就手足无措。

老实说最不该做的,其实就是给四镇军阀自筹军饷的权力,这等于让军阀脱离了文官朝廷的控制。

可即便如此,朝廷也还是有能力控制他们的,毕竟四镇军阀虽然搜刮无度,还无法完全自给自足,一个失去向北方运输漕粮产业的江淮地区,经济收益肯定大减。再加上四镇也不是精通经营之道的人物,所以朝廷还是能从后勤上卡他们。

只是朝廷一味纵容,生怕四镇造反。一味笼络,一味姑息。终于铸成四镇跋扈的局面。

而且文官目光短浅,南京朝廷组建,原本节制四镇军阀还算得力的马士英,立刻进京,放弃了督镇的权力,反而一心想要争抢一个内阁首辅的位置。

在文官眼里,哪怕到了现在,他们知道军权的重要。却还是想要争抢一个宰相的名头。

“本官欲保高杰余部,三镇却要吞并,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