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 (第1/4页)

幸亏炮兵没有跟大炮在一起,否则不但胡全,就是杨潮都该哭了,要知道炮兵中可都是精华,好容易招收到的一批书生。大部都在炮兵中呢。

“损失惨重啊。这批大炮铸造不易,看来还得让工匠加紧时间继续铸造啊。”

杨潮不由感叹道。

“对了。我们的钱财应该不缺吧!”

损失这么大,尤其是船损失太多。怕是一段时间航运生意要受影响,于是杨潮问了一句。

黄凤府道:“呵呵,就是撑一两年都无碍,我们最近可发了大财了。”

杨潮点点头,光是在扬州从鞑子手里夺回来的财物就不下八百多万两白银,加上金银珠宝折价,一千万是有了,但是以现在的消耗,两年也够呛啊。

黄凤府没有打哑谜立刻解释道:“属下还未汇报,大人或许不知道,我们缴获左良玉的财物有多少吧。”

杨潮点点头。

黄凤府伸出手道:“一千万两!”

这个数字让杨潮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左良玉也太有钱了吧,要知道清军在扬州疯狂劫掠了三天,最后杀了三十五万人,也不过抢到了一千万两,左良玉竟然拥有这么多钱。

黄凤府叹道:“左良玉劫掠了武昌城,哪里现在还是一片白地。后来又劫掠了九江城,两地被他搜刮一空啊。我们的战船在江上光是收缴左良玉运输财物的船就有一百艘之多。”

杨潮皱了皱眉,算是知道左良玉巨资的来源了。

武昌和九江虽然比不上扬州富庶,但是湖广已然成为大明的粮仓,而这个粮仓的出口就是武昌,九江更不用说了,景德镇的瓷器最便捷的出口,粮食和瓷器两个大宗贸易多年的积累,这两地的商贾也不乏豪富之辈,因此加起来也不必扬州差多少。

“这群贼兵真可恨!”

杨潮不由骂道,左良玉这种人,能做出抢掠自己国家的城市,这也就罢了,还将武昌屠戮一空,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真不知道这样的人他的道德认知是什么样的变态。(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五节扶持盐商

杨潮的很快稳定了扬州府的局势。

五月初,就已经有心恋家园的富商慢慢返回。

当多铎部出现在扬州城郊的时候,以盐商为首的豪商群体,大多数都逃离了。

但是也有各别抱有侥幸心理的,比如大盐商乔承望,乔承望是晋商,时称西商,指代陕西、山西一带在扬州做生意的商人。

众所周知山西的晋商与满清高层关系密切,满清集团在关外的时候,晋商就跟他们贸易,满清集团劫掠到的财物,大多数都通过晋商变现成了各种军事物资,满清能够一步步走强,与晋商不无关系。

八旗高层深知这其中的厉害,所以对晋商极为优待,多次明令八旗士兵不得伤害晋商,已经在八旗兵心中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大明唯一需要优待的就是这些晋商罢了。

当然扬州的西商不能等同于山西的晋商,扬州西商势力庞大,从明初开始,以粮商换取盐引发家,在扬州有数百个这样的西商,势力比徽商要大的多,根基最为身后的那群西商,其实早就举家迁居到了扬州,山西、陕西不过是作为老家,祭祀的时候需要回去罢了。

乔承望就是这样的一个晋商,虽说他家跟满清集团没有联系,但是他利用了晋商开拓出来的机会,八旗进城后,劫掠没有开始前,他第一时间派人找到多铎,进贡了十万两银子,还有几十个美女,在亮出自己晋商的身份,多铎很快大营保护乔家,劫掠发生的时候,派了一队护兵专门负责保护乔家。

乔承望一家。竟然神奇的毫发无伤的,躲过了这次浩劫。

但是之后就被有心人告发,说他私通鞑子。是汉奸云云。

乔承望苦不堪言,谁能想到气势汹汹的八旗进城才三天。就被杨潮再一次打出了城呢。

于是乔承望又一次想到了用钱来买平安,派人来求见杨潮,表示愿意出资二十万劳军,希望杨潮能保护他们。

虽说杨潮对没有底线的晋商没有什么好感,但是还是安抚了一下乔承望。

作为西商的代表人物,乔承望在扬州盐商中颇有名望,这次有多达十户盐商最后是托庇在他家中躲过劫难的。

杨潮安抚了乔承望,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现在城中百姓遭遇大劫,流离失所,希望他们这些盐商能够发挥作用,吸纳一部分劳力,给百姓一口饭吃。

说白了,就是希望通过这些人尽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