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 (第1/4页)

只是归德府的清军显然比不上北直隶,这里只有一千八旗骑兵,余下全都是本地绿营兵,但是也都是精锐,是从投降的数十万明军、土贼和大顺军余部中筛选出来的,领军的则都是八旗将领。

“免战牌?”

杨潮的视线中,是十里外的清军城墙,上面高高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免战二字。

当然杨潮视力没有这么好,他之所以看得见,是因为有一只单筒望远镜,荷兰人去年就送来了一千只望远镜,为此杨潮付出几十万两银子呢。

“这是三国演义看多了吧!”

收起单筒望远镜,杨潮叹道。

“给李五六打旗语,既然对方不敢野战,那就强攻吧。可惜了,本督还想看看李五六的新式队形呢。”(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节收复归德

此时李五六全军在城外五里。

中央是五排鸟铳兵,人数三万人,绵长两千丈,正面宽度比归德府城墙还长,不过李五六并没有一线展开,而是分为三个集团,个一万人,成倒三角,或倒品字阵型,左右两翼在前,中央方阵在后,指挥中军就在中央方阵中设立。

品字大阵左右还各有一万骑兵策应,这是专门从赵康手中要来的两万骑兵,赵康已经练出了五万骑兵,分两万给李五六,让他演练更复杂的攻击方阵。

在最后方,品字阵和两翼骑兵的衔接部位后面,还有各五千的炮兵阵地,胡全亲自带领炮兵部队在此。

现在杨潮军中,各军都有自己的炮队,但是胡全的炮兵一人单独成军,把火炮集合起来使用,这个拿破仑的作战原则,杨潮还是很清楚的,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去过好多个博物馆都有这样的油画。

此时来攻打归德,杨潮就将这只火力最强大的炮兵部队调了过来,也就是攻城的时候,胡全装备有大量红夷大炮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野战的时候,就有牛刀杀鸡的嫌疑了,大将军炮和虎蹲炮足够压制敌军。

杨潮感觉到大地一阵阵颤抖,拉开望远镜,果然胡全炮阵开火了。

一千门红夷大炮一起轰鸣的声音,真的让人印象深刻啊,只见大量的炮弹从骑兵和步兵的结合部射界中飞过去,直冲归德府的城墙,打在城墙中城墙都在震动。

收回视线。回到炮阵上。只见一架架炮车开火后。猛的后退,灵动的炮车往后猛冲,被一道向上的陡坡化解了冲力后自然落下来,十个炮兵立刻稳住炮车,洗涮炮膛、装药、装弹,然后继续发射。

这一系列步骤完成,用了不到一刻钟,听说英国人最精锐的炮手两三分钟就能发射一发炮弹。可是杨潮的炮兵还做不到,不是训练不刻苦,也不是杨潮没有财力让他们高强度训练,而是他们缺少战阵经验,此时难免紧张,放在平时训练中,他们可以做到一刻钟发射两发。

归德城上的清军也开炮还击,可惜他们仅有的不到十门红夷大炮打偏了,仅有的打在炮兵阵地前的炮弹,也被炮兵阵地前堆起的高高一堵丘陵一样的土垄给挡住了。炮兵作业挖掘出来一个个深坑,可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平整土地。和构建缓冲坡的,前面的土垄也是成果之一。

清军的炮击不但没有能压制明军的火炮,反而引来数十倍的报复,不到半个时辰,他们的红夷大炮就全都报销了,而他们的小炮还打不到明军,一时间只能被动挨打。

沉闷的炮击持续了两个半时辰,从清晨一直打到了午时,终于集中轰击的正面城门处,城墙跟着城门一起垮塌下来,但是炮兵依然继续轰击。

并且一队队炮兵开出阵地,推着一门门千斤大将军炮向着城墙前进。

炮兵指挥高呼着:“大炮要顶着的人脑门打!”

顶着敌人脑门开炮,这个口号本是杨潮提出来激励炮兵勇气的,此时俨然已经成了军中的格言。

虎蹲炮推进到城墙外一千步距离,立刻开始轰击城墙上的目标,一千多门大将军炮出场,立刻就将城上的清军不足百门的火炮压制住,而清军的其他火力还没有这么远的射程。

李五六当仁不让,也派出了三千鸟铳兵,一直越过炮兵,抵达护城河边后才停下脚步,然后以三叠阵型对着缺口段城墙不断的射击,压制的清军都无法抬头。

这时候一辆辆盾车推了出去,上面放着一袋袋早就装好的土袋,在大炮、鸟铳掩护下,一直推进到护城河边,将盾车连同土袋一起推进去,然后就飞快的往回跑,一辆辆这样的盾车不断的推进护城河中,半个时辰之后,就填出来一条三丈宽的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