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以获得补给,到时候金军若使用轻骑迂回到后方截断北伐军的粮道,便会非常危险。虽然也不一定就输,但是赵构现在皇帝做得好好的,他又何必冒这个险呢?

何况真要收复了已经满目疮痍的北方,南方的财政负担必然加大,赵构和南宋臣民的生活水准还要下降呢!而赵构甚至有些委屈,他抛弃皇帝的尊严为南方民众换来和平,为啥没人感激他啊?其实原因很简单,像他那样一点脸都不要的,毕竟不多

而吴璘的做法是出兵只为杀伤金军的有生力量,以及掠夺金人储备的军需物资,并不会派兵占据那些打下的城池。这样便不会增加南宋的负担,而关陕地区的金军则因为不断遭受损失而彻底丧失了南下的可能。同时,由于吴璘做事非常干净,打完之后什么物证都不会留下来,金军只能证明他们被打了,却无法证明是吴璘的军队干的,这样便不会失去信义(这里插一句,其实金军也常干这种事,一边拿着岁币,游骑的骚扰却从没停过,所以赵构才会放弃始终无法固守的河南。)。再加上临洮路的金军为了逃避罪责,也不敢如实上报。就这样,本来兵强马壮的关西地区,如今反而被宋军给牢牢压制,只能防守而无力进攻,确实可谓是奇耻大辱,因此临洮路的金军对吴璘是又恨又怕。而赵抗此前的军事行动异常顺利,不能不说与这点有着莫大关系。这样既能削弱金军的力量,又不会遗人口实,同时还能顺便练兵,赵构又不是蠢人,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不会责罚了。

但吴璘的用兵方式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金军不敢上报全部损失,那缺额自然只能靠掠夺百姓来补上,所以逼上梁山的大有人在,小小一个临洮路,山贼的总人数竟然不下十万,而临洮路已经无财可抢,所以其中的很多人都转移到了西夏或南宋境内,这也是魔军初期不缺兵员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西夏党项贵族对汉人的压迫也是一个原因。

由于赵抗现在有求于吴璘,再想起居鹏对其人品能力的推崇,他索性开门见山地向其公开了身份,当然,组织被他说成了自己的势力。吴璘虽然被赵构冷落过一年多,但对其还是忠心耿耿,确认赵抗身份之后,态度更是恭谨,搞得赵抗都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吴璘因为哥哥纵欲早亡的因素对**深恶痛绝,要不然他要再请些美女作陪,赵抗就更加局促不安了。

赵抗见吴璘如此客气,便简单介绍了自己此次出兵的情况,并就几大困难向吴璘求助。

“殿下真乃天纵奇才啊!”,吴璘听后惊叹不已,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竟然能从无到有拉起十万大军,令他对日后收复失地大有希望而振奋的同时,也不禁有些惭愧。其实赵抗借助了魔门的力量,并不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当然这一点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赵抗现在的第一个困难是军械问题,总不能老是拿着劣质兵器跟金军拼吧,可吴璘虽然有心帮忙,但是手上预算有限,所以得赵抗出钱购买才行。赵抗对此表示理解,好在此次横扫临洮路还是有些收获的,光军粮就超过百万石了。

第六十五章 匪 患

最后,在向吴璘出让了几乎所有的各种非必须物资,并贴上不少钱财后,共计换到神臂弓(冷兵器时代最强单兵弩,在三百步的距离仍然能射穿重铠,宋代一步大约为1。5米出头,也就是四百五十多米。尽管如此,由于精度的问题,用于点射的话,有效射程不过一百步出头。而因为其价格高昂,无法大量制造,所以用来面杀伤基本没可能,在历史上它始终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力量出现。)一千多张和不少优质甲胄及兵器,而本方多出的劣质装备则折价处理给了吴璘,让四川民间慢慢消化好了。这样赵抗的大军终于可以装备齐全了,尤其是近卫团,全部装备了重甲和镔铁大刀,战力又加强了不少。

吴璘毕竟久历戎行,一下子便发现了魔军现存的问题,“殿下,恕臣直言,您的军队良莠不齐,人数虽多却只是徒耗钱粮,最好裁汰其中的老弱,将规模减小到三万左右比较合适。”。这话其实已经很客气了,吴璘对精兵战略的崇尚,即使是当年的岳飞也有所不及。要按照“吴家军”的选人标准,魔军能保留下一万五千就很不错了,加上训练过程中的淘汰,恐怕能不能留下一万都危险。

虽然忠言逆耳,赵抗还是谦逊地接受了吴璘的中肯意见,但他只是将战斗部队裁减到三万,同时还保留了三万有一定战斗能力的工兵,这样一来魔军不再显得累赘,战斗力更胜从前。工兵的想法令吴璘深受启发,他准备将手下的屯田兵也改成类似的编制。不过吴璘也有些奇怪,他从这支装备粗陋的军队身上,竟然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