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 (第1/4页)

“这是衙门在处理公事?”杨慎心中别提多有惊讶了,他这些年的游历也不是白走的,他对地方衙门中的运作并不陌生。

大明的百姓其实很少会和官府打交道,打官司这种事并不是经常发生,但凡有si下里解决的可能,百姓们就不会去对簿公堂。会出现这种情况,既是因为畏惧,也是因为不了解,很多知县、知府,对衙门中的具体事故都不是很清楚,更遑论普通百姓?

官员自不用说,哪怕是在衙门里面没人关注的小吏,出了衙门的时候,也是趾高气扬的,要是有负责治安或者收税这样职司的人,那嚣张劲就更不用提了。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在诗文中,就曾经形象的描述了官府税吏在民间的作为。

可如今,在世人眼中,不,或者说在士林的风评中,最嚣张跋扈的谢宏辖下,却出现了这种官吏服务于民的景象,这让杨慎又如何能不惊讶。

造作或者假装的?明显不可能啊,杨慎很有自知之明,自己又不是什么大人物,又岂会被冠军侯放在眼里,特意摆出这么大的阵仗给自己看?要知道,对方可是连阁老尚书都不放在眼里的,自己算是什么?

那么,这想必就是京城中正在风传的新吏治了吧,杨慎左右环顾,觉得京城的传言一点都没失真,甚至说的还不够完全,如果没有做作的成分,这新吏治的确堪称善政啊。!。

' '

第601章 无限商机在新城

杨慎自己都没发觉,当他到了天津之后,随着一路上的见朗给他带来的惊异,不知不觉中,他的心态和来天津的初衷都已经有所变化了。'文字版更新最快到'

和后世历史上,在十几年后,跟老爹杨廷和一起卷入嘉靖初年那场政争的翰林侍读不同;也和政争失败后,被放逐边疆,终身不复启用的那个罪臣不同。如今的杨慎,还只是个有着神童之名的少年才子罢了。

少年人往往不会有太深的城府,也不会有成年人那种对世情的洞彻,何况,与普通的世家子不同,杨廷和多年为官在外,妻子却一直在老家,直到儿子才名日显,他的权位也日益稳固,这才将家眷接到了京城

少了老爹的言传身教,尽管读了很多经典史籍,但杨慎对儒家学说的理解还流于表面,对治国平天下还抱有相当纯粹的幻想,算是个理想主义者。

在后世,这种人一般会被称为愣头青,或者愤怒青年,因为他们总是容不下社会上的那些肮脏,总是在幻想国富民强,也常常会憧憬大同天下。当韶华不在,又或经过了世情的磨练,这份愤怒会被付之一笑,进而丢弃风中。

可现在仍然是正德三年,而且还是新年第一天,所以,才子杨慎还是那个单纯的才子,而非一个皮厚心黑的合格政客,天津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到新奇和惊讶的同时,也有了浓浓的期待感。

那个负责接待知事已经走开,另外几个在门前走动,职责相同的人也都在忙碌,杨慎也不欲贸然打扰对方,尤其是在他的身份似乎被人看破的情况下。

不过,想要探知究里,倒也不是无法可想,去柜台办事需要排队,可若是只想旁听就不用那么麻烦了。不少没拿定主意甚至完全没有头绪的人纷纷围拢在柜台旁边,聚精会神的听着那些吏员和商人们的对答。

杨慎选择的目标是个熟人,那个在城门外神气活现的那个胖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会儿他也发现胖子正在一处柜台前说得口沫横飞,这情景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走到胖子身后,并不出声惊扰,只是凝神静听。

“…···大人,俺老包可是义民,您可不能糊弄俺俺活了五十多岁,咋就从来没听说还有这种吃食啊?这罐头,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凑到跟前一听,好奇之余,杨慎也有些好笑,原来这胖子不是在卖弄见识,而是也遇到不知道的东西了,而且听过解释后似乎还没弄懂,正在那里发牢骚呢。

“罐头,就是把果蔬煮好调味之后装在玻璃瓶里面密封······呃,玻璃也就是跟琉璃差不多····…”胖子的嗓门不小,因为受惊过度,比手划脚的样子也有些夸张,不过那个吏员的态度依然很好,耐心的给胖子解释道。

“这个俺明白,可是····…用琉璃装吃食,这到底是图一啥啊?那琉璃多贵啊!”胖子急不可耐的打断了对方的说明。

琉璃跟玻璃其实不是一回事儿,不过因为明朝没有造玻璃的技术,所以很多人都是混着说的一听到要用琉璃瓶装吃的,胖子立刻就晕头转向了,这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