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 (第1/4页)

至于我在其中做了什么吗,什么都没做。就让他们到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精神和**全防卫改造的刑狱里,参观了几天。然后突然发觉生活是如此美好,再让他们回忆过往,写自供桩向朝廷陈白请罪。

顺便暗中相互检发一些他人地事迹,以相互印证而已,当然这种密告的副作用也很明显,那怕是曾经地元老勋臣,相互举发止下,对办案的人来说。也就没有什么**可言了……

现在按照我掌握的材料,大概我骂声“X你老母”。他们也会蜒脸送上家中老母来,大声的称颂“X的好”纭纭把。

当然,我也不是平白做这些事的,只是想在将来,朝廷清算这些从贼旧臣而掀起的株连大狱中,能不能发现一些对我有用的人,而给予保留下来。

想到这里,我又看了一眼崔光远,历史上这为崔光远也是个很有政治潜力地人。为了保全百姓也做过一些积极的事情,所以我也给他一个机会,看他能不能把握了……

作为留用人士中,排在最前地首要之士,让曾经的同僚们羡慕万分或又痛恨的咬牙切齿的存在,久浮世事的崔光远虽然面色如常,却也是别有所想的心中坎坷。

堂上这位大人年纪轻轻早久闻其名了,虽然他崛起的时间很短,但作为那些贼军将帅后期特别关注的几个人物,什么大破曳落河擒杀熊雷,建立流民大营,当代兵家名将,治军练兵十数万,生好剥皮食人,帐下提领两府三军,还有无数的健儿义士为之奔走效命,关西关东,陇上原下还有无数百姓乡民,是他的耳目。

甚至整个关中战场,似乎都在他的布局中,连数十万西军之败,都成了他的机会,这些能耐,可不仅仅是一个当世运气少有的福将可以解释的。

至少他表面上的感激涕淋,却有一半是真心的,朝廷收复长安后,自己这些降服的伪官就是朝廷某些人最大的心病,如果在这里被全部处置掉,也未必没有人不叫好的。

而按照那位大人的意思,可以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期限,主动联系官军的时间,如果能提前到贼军刚入长安时,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证明人,那就很容易定性为心怀故国,虚事以敌的情节。

如果再加上阴图报效的一些事迹,比起最后关头恍然悔悟的顺势反正,无论是性质还是前景要更开朗的多,明知道这很可能是一种鞭策权宜的手段,为了不可意料的将来,却不得不让人主动投进去。

这期间暗中来接触试探的人也有好几拨了,但他明白自己的价钱,眼下不过是占了诸事知情和熟悉长安的地方之利,要是失去了这些价值,否能再得到那般的重任都很难说。

待到自己这个逆名出现在朝议上后,一些从贼旧事也被翻出来,由那些清流士望的说红道白,名声已然大坏,至少那些人代表的背后势力虽然价码开的很好,但表面上已经不太可能和这个罪臣站在一起了。

至少,眼前能到手的东西先抓紧再说,既然被绑在一起荣损相戚的,无论如何要把这位大人侍侯的满意了,他心中自下决定。

“郭令公真乃神人也”我看那些写的文词华美辞藻瑰丽的陈书自白,看的头昏,接到一封秘

,不由醒神一振由衷发出大声感叹,这是一封来自河通报。

我虽然在长安里悠哉悠哉,但有关敌方的情侦刺探,就一日没有停止过,在河北有一个重量级盟友的好处就是,那些布置的伏子可以很有效率的把想知道的东西第一时间送过来,

现在河南、河北之地的中原官军不可谓不多,几乎是遍地烽烟,正副两节帅、四大拄臣,各拥重兵十数万到数万,还有众多响应朝廷,有那些防御使,刺史、太守、团练使们的自募兵马,从千人到万人不等。

但背景和渊源复杂,令出多门,以派系私嫌,见死不救,观望自保,乃至纵敌自肥是常有的事情。于是屡屡丧失破敌良机,致使局势败坏也屡见不鲜了,纵使有再多的忠臣义士,也经不起内斗的消耗,历史上那位守城专家的悲剧,不过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当时河南被任命几位节度使、节度副使,各自有自己的背景和内援,再加上派系厉害关系,各有打算。结果在叛军第四次江南攻略的》阳保卫战中,那位守城专家虽然屡败叛军,却始终不见任何支援,被逼的“人尽相食”,九死一生的派义士南八突围出来求援,

拥兵临淮的贺兰进明,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尚衡等都观望不肯发兵。时任河南节度副使贺兰进明理由是。害怕出兵后,同为河南节度使却是宰相房倌派系地的许叔冀,占了自己的根据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