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 (第1/4页)

“先说好的吧”我摇摇头

“什么好消息,难道是史家兄弟的内乱已经分出了胜负,还是李元帅抓住契丹人的主力决战了”岑参接口道。

龙武军虽然离开了河北,但作为留在河北的后手,诸如严武的粮院军,李萼率领的少年参军团,兵曹所属的敌刺团,功曹所属传驿团等等,他们都是非正式的编制,权算一种掩人耳目的手段,就算追究起来也有辩词。

而象剃刀、锯齿,斩首队,这些特殊编制,也随之秘密留在了河北,在二史兄弟,征战中。浑水摸鱼的刺将杀官、烧粮劫信。在史家兄弟的内乱中更进一步地火上加油。因此反而能比别人更快得到消息,

而号称河北最后一片完好之地地范阳郡,史家兄弟的内乱打成了一片焦土和废墟。史朝义仗着兵多将广已经逐渐占据了上风,但是这种优势是以牺牲地方为代价的,为了鼓励部下拼命和获取给养,纵容他们对范阳郡境内实行无差别地烧掠和抢劫……而史朝清一方,以历年积存的财货为代价,厚币接纳周边的番胡。来抵抗养兄的进逼……两边都已经打得不死不休,无法罢手了……

“是,来自安东的消息”

“什么”我心中重重的一顿。

在海上消失许久地罗先和薛嵩,也终于有了消息,这两位因为海潮和风浪,而偏离了航线,并没有在预想中的营口登陆,而是在靠近平壤的安东腹地搁浅上岸。因为经验不足又不熟悉汛期,粮水几尽,大半战马都水土不服病倒,还损失了几艘船和上面的人。为了获得补充,于是附近的新罗人就倒了大霉了。

虽然是两只久困于海上疲惫之师。但也不是那些新罗国孱弱的边兵可以阻挡的,而边郡的镇守使,面对宗主上国地军队,也没有多少顽抗的勇气,只是绵软无力的交涉几句,就任由这群恶狼冲进境内,穷尽搜掠之下,也有几万石的稻米或牛羊之类,整整修养了三天才缓过劲来,又征发了上万民夫和车马,才重新向安东都护地郡治辽西城。(即今辽宁北宁一带)进发,沿途以朝廷的名义,收编了一些小股地高丽军户,稍稍恢复了些编制。

没想到,在辽西城下却撞了上一件大事件。

历史上,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故去,由于安东孤悬敌后,只能通过海路往来,因此肃宗派宦臣去安抚将士,并察看军中将士想要立谁为节度使,以便授给旌节,加以任命以维持局面。结果高丽人裨将李怀玉,乘机杀了王玄志的儿子,推立侯希逸为平卢军使。因为侯希逸的母亲是李怀玉的姑母,所以李怀玉推立他为军使。于是朝廷任命侯希逸为节度副使。唐朝的节度使由军中将士自行废立的先例,从此开始。

但由于侯希逸河北失踪,高丽人裨将李怀玉直接杀了王玄志的儿子,胁迫诸将自立为留后,上请的诏书都已经在回来的路上,朝廷本拟追认,没想到一个薛嵩横空杀出,正逢城中大乱无暇顾外,直到兵临城下才被发现,薛嵩和罗先计议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奇兵突入城内,灭了李怀玉而并其所部。

待到朝廷中使登船出发的时候,却已经从登州的商人那里得到消息,龙武军所属的薛嵩和罗先,一内一外,正在招集薛楚玉时期的部曲,收编前大都护王玄志四散的旧部,试图平定安东数十州的局势。

由于首任都护薛仁贵在唐朝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中:军。“身帅士。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护。移理新城。=)》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薛氏一门在安东,依旧广有影响,那些世袭羁州的太守,都督,几乎都是薛仁贵时代任命的,因此薛氏的大旗一出,又有足够的军队和名义为后盾,待到消息从新送回来,薛嵩已经收编了安东都护府之下的安东守捉,靠近营州的怀远军也表示出了服从的姿态,而罗先率部挟大势和诏书,正向态度尚且不明的保定军进军。

如果他们事成,将断绝史军的来自渤海、新罗等境外的大部分后援,并且可以在近期内对范阳的后方造成巨大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发展,将改变一个历史结果。

(历史上,由于平卢节度使兼安东都护侯希逸与叛军连年相攻。支撑。|+州之地|高句丽东部和南部旧土分别为东北部的渤海政权和朝鲜半岛的新罗政权所占领)。

就如那句谚语所说的,一切荣誉,都将属于我和我的龙武军。

“不算什么好的消息又如何”

“大人又可知,战乱中失踪的军容观察使之一,内丞宁知远,已经回到了洛阳”

原来,这位宁公公以在叛军之中以宁死不屈闻名,却运气极好没被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