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 (第1/4页)

因此。来自倭国的物产金沙、银块、硫磺等大宗货物,也随着海船开始输入,顺道给卖到夷州的还有倭人中的贱姓之民…祟多,也累计有数千的规模,主要都是成年男子,总体反映是这些人虽然面黄肌瘦,营养不良,体质差了点,但还算听话服从,且对环境要求不高。善能忍耐,用来做苦役很好,比驯熟那些野生土人更好上手。

他又递过一卷东西,用紫色地绸子裹起来。

“这又是什么……

“这是倭国水陆图舆……上面标过的都是。倭王朝廷划给唐庄和温泉馆的位置……其中本家的特遣队,探明有金沙的河流四处,银脉三处,还有一些水晶、云母的别矿……不过”

“不过什么,”

“除了沿海岛上就有硫磺,可以直接装船外,其他都在倭国腹地,需要路先休整完才能投入使用……”

“那就再向倭国朝廷要一个港口。这这些地方联结起来。反正他那里海岸绵长,良港众多……需要的人力就找藤源要。只要派人指导就好了……将来填户庄客从将退伍的老军里抽调……只要肯去都给他们配女人和土地、种子、工具”

“是……”

他却没有下去,又让人抬进一个小箱子来。

“这是海南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机要件”

我看了一下,这是一个精美的铁箱,黑色地花纹,紧密的咬合在一起。

“由邑令冯大人,指定轮换海南的亲事军一个队,易装成商旅亲自护送,前天才到”

千里之外全副武装加急送了这么个密封的精美小铁箱,冯越肚子里到底卖什么药。现在各地报帐地人都才刚刚回去了,每年定期送新样品的时间还没到。

现在的南海会社,在新任广南经略冯崇道的牵线搭桥下,也从最初一些中小船商寻找一个联合庇身之所,变成一个有地方海商大族参与的综合经营体,海南方面只负责武装保护,制定和维持内部章程,提供后勤的补给修造,并且从中取利分成等,可以说在慢慢退到幕后。

我抬起头来,却发现老管家已经无声息的退下去,并带走了附近侍侯的人。

摇了摇头,从腰袋地玉钩上取下金鱼袋里,倒出我地缡虎钮银章和半边铜鱼符,宫门禁要的备分图样,还有那块玉炔,从里袋找出一串编着天干地支地密钥,打开箱子,首先入眼的是三本图册。

看到第一本东西,我已经明白了,冯越如此小心谨慎到大费周章的理由。

这一本小小的海图册,却凝聚着南海巡检数年的心血,为了勘察新的海路,每年季风来临前,都组织了好几只不同方向,以巡逻为名的考察船队,虽然有来自后世的图样和老练的船工作为指引,但在各种难以预测的海潮、风暴、暗礁下,损失了大小十一只船和数百名水手船工甚至是测绘人员,才将地理图册上一个个点线,添加上物产季候等标注,变的鲜活起来。

随便拿一页,都是那些海商世族疯狂争夺,象宝贝一样密藏的传家之物。

然后是一本厚厚地物产图鉴。某些页面。还稠带裱夹着一些草药一样的东西,放到鼻子下,有一种奇特的辛烈地味道。旁边还有来历和用途说明。

冯越第二次率师巡海的时候。因为遇到风浪,偏移失散了一些船只,后来逐渐被着回来,其中两条在东婆罗洲背面海峡的一些岛屿晒货时上,发现一大批土人种植的草木,据说有异香,味多辛辣,可化食去疾。土人赖以佐餐,也用来和附近岛屿交易。

当然,事情数个月后作为,航海记录被送回来的时候,才引起我的注意,根据地理图册和印象中,估计这很可能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香料群岛的前身。因此追加了探询和考察地指令。

(主要指现在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伊里安之间的摩鹿加群岛;以出产各类香料如豆蔻、丁香等闻名世界)。

虽然现在还多是籍籍无名,但是香料群岛的发现,却是西方文明史的一个大事件,甚至促成了整整数个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我已经派人往岛上去收集作物种子。好进一步的确认,如果经营的好,这里被称为黄金群岛,亦不过之。

毕竟飞机上发现的作物,全是为了适应中亚环境而培育的耐寒抗旱高产作物,少数经济作物也是花生大豆之类,适合大众普及化作物种子,象咖啡、可可、胡椒、橡胶这些低纬度高附加值地经济作物,是没指望了,因此只能自力更生。按图索骥到历史上的原产地去找。好在象迷迭香、百里香等大多数历史上的传统香料作物,都是作为旅游宣传公之于众的,要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