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 (第1/4页)

在身边,一起回到领地附近的夏宫,远离了权力中枢。也减少那些宗贵接触地机会……

“次年大弗庐突然发出杀僧令。取缔一切蓝若浮屠之所,所有僧众尽以邪法灭杀之。宗部大姓贵人哗然……是以举国人心惶惶,”

他说的是轻描淡写,但是难掩其中浓重的血腥与残酷。

大弗庐以会盟共狩之机,以禁卫军扣留了绝大多数前来朝见的各族部领、宗贵们,强迫他们对自己的领地发出禁佛,并执送僧人信众,前来王城处置的命令,同样也是强迫各家贵族,做出表态的投命状……

有贵人嚎啕哭陈请命于红山宫前的广场,却被红山卫给捉禁起来,大昭寺前的屠宰场,变成了行刑场,最多一次就杀掉数百名僧人,其他不肯易教地信众更是不计其数,血水流满了环绕广场地马沟。又按照苯教的习俗,将这些僧人地头盖骨挖出来,堆成特定的小山,以马牛粪便淋灌,进行扶藏仪式,以镇压他们的气数……

然后是有人在逻些城的平民棚户里放火,迅速蔓延小半城,造成了大量的死伤,许多被控制在城中的宗贵,乘机逃出罗些王城,虽然大部分都被城外的罗些禁卫岱给拦截住,但还是有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大领主逃回了自己的领地……但事情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杀僧令一下,牵连何止是那些明里暗里崇佛蓄养僧人的宗贵领主们,雅龙旧族和内四族新贵,吐蕃种的上等姓和羌浑种的下等姓,游牧为主的高地贵族和农耕为主低的地贵人之间,常年积累矛盾和恩怨,借机清算和追索一下被扩大化了……

虽然是已经意料这种结果,但参与和策划整个过程的我,还是忍不住皱起眉头。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数千条的人命。许多都是抱着宏法传道的理想和热血,被我给送过去的,虽然组织了逃亡和救援,但这些年建立地情报网络,几乎随着这一纸诏令被破坏绐尽……

“既然回来了,就好好歇着把……”

我一边听一边点头或提问。他负责的可以说是秘密战线的东西,许多功劳都是见不得光的东西,说实话,我还没想好怎样做才能最大的限度,对他和他手下的人,所做地一些进行合适的奖赏。

吐蕃这一乱,怕没有好几年工夫,不能平息的。到时候大唐的几只劲旅早就从战场抽出身来,入侵大唐的条件和时机。也不复存在了把,我做如是想。

“对了,你家那位。已经保举免试,直接可以朝廷的秋闱……”

说到这个话题,他仿佛换了一个人,那些自信与城府,都变成淡淡的温慰和亲情,又有些激动……

“多谢……主上提携……”

“说什么谢不谢的……这些年,你做的事情可远不止值这些”

我摆摆手说

“不过是举手之劳,其实依你地品秩,可以直接荫官的。或者我帮你推举……

“主上太过抬爱了……

他淡淡的笑却有一丝枯涩。

“这不过是一个痴人地夙愿而已……”

他这次回来,作为私人还有另一件事,就是作为长辈,提携一下参加科举的侄子。

他的失态是有原因的,他本名魏元通,之所以改名,却与当年的一场政治斗争背景下科举丑闻有关。

魏方进的兄长叫魏仲通,家里本是蔚州有名的大盐商,天宝十六年以八百万钱贿买刺史王元琰。得以参加科举(唐代科举只有两级,乡贡和京试,乡贡之后要么由学校毕业,要么由地方官推荐,才能参加科举的),结果给人告发涉及贿买功名情形,朝廷便派严武的父亲,时任中书侍郎地严挺之审理此案,严挺之亲审。调其阅卷。爱其文章才华,有意保全之。拟报从轻发落。

又因为王元琰的夫人崔氏,是严挺之的前妻,当时想更进一步宰相只首的李林甫,抓住这个机会以徇私枉法不避亲贤为由大做文章,严挺之因此获罪待狱,当时奉命查理此事的首宰张九龄,颇赏识严挺之,据理力争为之辩解,反而中了李林甫的圈套,被诬结党营私,最后不得不告老。

魏仲通当时已经以文章一等考中进士榜,却因为此事被罢夺功名永不叙用,身败名裂郁郁而终,更兼李林甫常年把持大权,朋党众多,他的家人也受到自上而下的牵连,种种罪名纷置,几乎被地方官吏榨干最后一点油水,才被释放出来,面对的只有孤儿寡母和破碎地家庭,富甲一方的魏家也从此在蔚州彻底消失。

虽然魏方进一边隐姓埋名的经商,一边试图上下打点为兄长翻案,其中最好的途径就是谋取一个功名和身份,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