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 (第1/4页)

营,待下次休整完拔营再杀掉。

他被叔父压在身体底下侥幸逃过一死,藏在乱葬坑臭的尸堆里躲了三天三夜,才敢爬出来。面对的是一片废墟的家园,家里其它的女性成员却没有这种幸运,最后是在老宅附近的沟渠里,找到她们残缺的尸块。然后一边哭到没有眼泪,一遍用血淋淋见骨的手,一点点地把那些碎块埋起来,期间一次次昏倒,又挣扎的醒来,靠抓前来抢食的乌鸦和野狗维持生命。

因此他的骨子里也被烙上了极端仇胡地印迹,主动加入官军的理由,也仅仅是有杀胡儿的机会,因为根本不在乎性命,杀敌勇猛,虽然身上弄地伤痕累累,但也积功的比别人快,很块就成为军队中校友名气的头目,人称拼命小李。

后来这个名声甚至传到了上司哪里,因为他除了吃饭睡觉,打战,对别的事情基本不感兴趣,在军中也不拉帮结派,争隙斗殴,还被河北采访使下某位讨击中郎将看重,拔为亲兵队正,还打算把侄女说给他。

当年随河北联军攻进城,这个叛军经营多年老巢的时候,别人的部下都忙着抢夺战利品和漂亮女人,他却讨了个行刑的苦差事,在门楼上亲手把俘虏的胡官番将地脑袋砍下来,丢在门楼前堆成京观,砍了三天三夜,杀人杀的血流成河,以至于血水直接从垛口的缝隙里渗出来,把一大片城墙都染成红色。

因此,当史思明的外援,突击城外的官军的时候,他侥幸没被堵在城内逃出生天,他所属将主所在的建制覆灭后,这一小队散兵游勇,先是被郭臬的安西北庭军收编,随后又被补充到河东节度使下地某位兵马使的队伍中。

虽然他貌似军阶被提升到了校尉,但却很悲哀的现,自己阴差阳错的来到了更多的胡人当中,大到节度使使副元帅李光弼、头号大将白孝德,小到队正、火头、卒长,几乎都是胡人血统。

好在身在河东军中,也不乏胡人可杀,先杀附逆地六城胡、柳城胡、鲜卑种,扶余种、高丽种、九蕃胡这些杂胡,再杀为安禄山经营筹措军资的众多栗末胡,然后是清算突厥、契丹、奚、回纥、仆固、同罗、室韦、鲜卑、渤海、黑水这些大种胡,在他手不知道杀了多少部落种,也不知道堆了多少次人头京观。

只记得满地流淌地血,无数狰狞而死不瞑目的面孔。

史军残部流窜渤海后,他几次三番违反军令,越界追杀,没有战事地时候,甚至私自跑到叛军的据点中去杀人,而被同僚告受刑而死不悔改,而引起了上官地注意。在军事对峙中,别人是劫粮劫财劫货,以战养战,他带回来的只有人头。虽然人头也能积功换取赏钱,但是每次他一到手,就分文不留的分给部下。

逐渐的,他这种不厌血腥的行为,也为更多的人所知,连李元帅也特地召见了一次,知道了他的过去后,对于他直言不讳想杀更多胡人的心愿,倒也只是一笑置之,但从此后,大家也不免开始用一种奇异的眼光看他,拼命小李,也变成了血手小李。

再加上,他的性格也不怎么么讨好人,既然安东没有大战事,为了减少消耗和补给的压力,一些损伤较大的编制,被调往内地就食兼休整,象他不安分的人干脆被打到海边来,看守河东军在莱州粮院的经营,算是短期修养。

但是他显然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干脆带兵出来巡海,这批盐枭,不过是他闲的无聊的倒霉牺牲品。

“太放肆了……”

气的那名传令的官员,浑身抖说不出话来。

“某好歹是一县从九品的正堂……”

“贺尔曼大人……”

留下来打扫战场的队头是本地人,看队伍走远了,才敢凑上来说。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家将头,最恨胡人,从来不留活口的……”

“这里哪有什么胡……”

被称为贺尔曼的胖官员不由气结,连脸上的赘肉都纠结起来。

“无非是些海舶来的高丽新罗种的后裔,胡闹啊……”

“果子狸……”

“水猴子……”

“大头鱼……”

“老黄鱼……”

“小强狮……”

“大白兔……”

“水冬瓜……”

“街坊兔……”

“白乌鸦……”

“小骑王……”

每看一具尸体,熟悉的喊出他们的别号,贺县令的脸色就越苦胆一般难看。

“还好没有董萧萧,不然老范那头还不把我撕了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