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部分 (第1/4页)

在命令的惯性下试图继续冲锋的吐蕃士兵,和另外本能想在巨大的恐惧下逃跑的人,本能的原地结阵固守,还有返身想从抢救找回自己主将的吐蕃士兵,在唐人的包围圈中就这么乱哄哄的拥挤践踏成一团。只有少数人冲到了我的将旗之前。但已经没有意义了,等待他们的是更多的投掷爆炸物。

经此一战后给吐蕃幸存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虽然不乏有一些英勇的吐蕃将领,在失去了本阵核心的巨大悲痛和哀伤中,想将剩余的士兵重整起来,但是事实证明他们这么做,除了为唐军创造大规模歼灭或是俘虏的记录外,基本都是徒劳的行为。

因为这些曾经号称勇死无退的吐蕃健儿都变成了惊弓之鸟,他们或许可以不畏惧死亡,但无法遏制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就那么一声巨响上百人就这么没了,数百人变成血肉横飞残肢破片。对咄信鬼神的吐蕃人来说,这简直是不下神山发怒(雪崩)的天灾。

因此,这些士兵只要听见投掷的爆炸物炸响,就不可遏制的歇斯底里的抓起了武器乱砍乱劈,或是干脆惊乱四散起来,虽然唐耸用的新式爆炸火器,为了安全起见,其实是黑火药加上少量爆炸心的填充物,威力与专用的心二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那此叶蕃人可是无法分辨的。…

于是吐蕃人的千里奔袭,最后变成了千里大溃走。

当然了,连我在内,很多人都并没有意识到,五丈原上这连声的巨响,不但炸碎了吐蕃人最后的机会和希望,也炸响了后市长达数百年时代变革和动荡的序幕。

“还没联系上河西行台么

“只有一些零星的回报,但是行台本部目前已经不再河州,还没有消息

“吐蕃军一部请降。口。”

我楞了以下勒马停了下来,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吐蕃人被抓获的多。主动投降的却很少见,特别是成建制的投降,对以战死为荣的正统吐蕃人简直难以想象。

“番外罪人,参见天朝上大人

随即我就见到他们卑躬屈膝诚惶诚恐的代表们,这些将领长相不像,因为常年高原日照而肤色暗淡的吐蕃人,更像是西域河中种的胡人,他们的铠甲和兵器,还有那些个卷尖帽小方巾、圆裹头,就很能说明问题。

自报身份之后,我就知道事实上,幽门就是附庸吐蕃的黎域联军。

作为悉补野本部的吐蕃王军小内四族为首的吐蕃主力,众多下种杂姓的附庸军队之外,吐蕃这次出兵河西,还有征伐或是邀约了大量追随吐蕃的藩附各族各国联军,虽然混杂散乱也有七八万人。虽然战斗力比不上那些正牌的吐蕃军队,但也算是一只像样的武装力量,被吐蕃人用来维持地方。

他们这一路联军在河西境内大概还有近两万人。大致有十数个国家和部帐,吐蕃人进攻的时候他们负责殿后维持后路粮道,镇守沿线的据点。结果吐蕃王军战败后也没人通知他们,就这么被吐蕃主力给抛弃了。这些小国寡民难得出兵一次,就占了国内大半的青壮”

“我可以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

我想了想。下令将大多数人就地缴械看押起来,留下少数人一部分放回去招降那些散乱在河西的西域军,另一部分回国去送消息。剩下交涉的事情,就把他们交给尉迟瑶好了。作为曾经的于滇公主。看看能挖掘出多少剩余价值来。

当然,在此之前他们得在唐人的苦役营里呆上很长一段时间,我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又没有保证不追究他们为虎作张追随吐蕃人入侵唐境的责任,如果条件不合适,就让大唐的奴婢阶层里,多一个新的族群把。

这一路西行,各种消息还在不断像流水一样的输送过来。

“严大使出关夜袭吐蕃营,追击三百里擒获本路吐蕃总将马定德,正在递送而来

“好

我大大的赞叹一声,名将就是名将,一有适当的机会就能发光发热。

“但是另一位吐蕃大将马重英,却在逃。”

我愣了一下,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姓马的。吐蕃之中也有身居高位的汉将么

“回枢府,这个马重英当是吐蕃人,出自与吐蕃王姓有关的宗贵重臣朗玛氏,所谓马重英是他来朝的时候,起的汉名

我哦了一声,这一路抓获的杀获吐蕃大臣、都督、笼官、城主、部大将、副将、东本小千户以下,还有各色大小首领王臣官吏。拥有告身头衔的贵人着不计其数,光是颁给勇士的铁告身和更高等锐键之士的铜告身,合起来就有两万多枚。

“他的吐蕃名。应该是叫达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