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部分 (第1/4页)

东北至伊州七百三十里。西南至焉耆(镇)七百二十里。东南至金沙州一千四百里。南至楼兰国一千二百里。北(至)匚自)金婆岭至北庭都护府五百里。

土贡:白叠(棉布)、毛,刺mì,乾蒲萄……

我一路沿途经过的西州五县各具特sè,象柳中县位于大沙海边缘,由大型驿站发展起来的,以城极险固著称。而天山县,本汉乌孙国之东境也,境内最多野马成群。蒲昌县,本名金蒲城,前车师王庭也,以玉石和盐池和著称。

这一路也是佛教古迹之旅,几乎矢路旁遍地是佛教东传所留下的各种石窟和遗迹,哪怕是藏在久未人知的荒草中,或是哪个高耸的荒山崖壁上,也有令人惊叹的发现,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些始终甬者的虔诚和执着。

原始键陀罗风格的佛陀菩萨造像,也日趋脱离中土衣冠和丰圆体润的风格,变的越来越的写实,甚至零星的希腊化的太阳神崇拜密特拉教的神祗,以及景教的多翼大天使形象,也开始出现在这些遗迹中,与漫天的佛陀菩萨相伴,看起来既和谐,又有些别树一帜的味道。

然后我们行程在吐鲁番盆地的腹地,也是西州的治所和精华所在,高昌县再次停了下来。

高昌县本名前庭县,县北三十里就是天山延伸出来支脉折罗漫山,地势险而扼要。此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火焰山,以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著称。

现在正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sè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liáo天,故又名火焰山。

但另一方面,山麓边缘延伸出来的大片坡地平原,由于得到流经的融雪河和地下水脉的灌溉,却是一片农业繁茂,遍地绿野的景象。

在南方大规模推广海岛棉之前,这里也是西域最大的棉huā产地之一,因此几乎是人人穿纱衣。

县内有户四千多,藩汉数万口,即便在内地也算的上一个上等县的规模,由于日照强烈,当地士人普遍带着头巾或是缠头帽,也有一些带有吐蕃或是草原风格的宽檐大毡帽。

火焰山下,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一天之内季节分明,温差变化周期大。

这一点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变化,唯一的区别就是此时的吐鲁番地区,显然气候更加湿润,也更加肥沃,绿洲和草原的面积更大,植被更加丰茂而已,主要是还没有经历一千多年的过度开垦和资源消耗。

河里流淌的水,可以方便的行走大船,河流两岸也尽是林荫和绿野,而不像后世睡着地貌变迁,当地灌溉民生的几条支流或改道或消失,或变成消失在沙漠中的断头河。

现在正是当地瓜果飘香的最是繁茂的收获季节,各sè果蔬以繁多丰盛而为时节。

当地最出名的就是寒瓜和甜瓜,寒瓜就是后世的西瓜,再加上甜瓜,按照口味和熟期亦有十数种之多,但只有当地靠近山地的沙壤土和夜寒昼热的节侯,才能孕育出最甜美多汁的。

但当地见到最多的,却是各sè的葡萄,几乎是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庭院门廊都是高搭的葡萄架子,挂满或青涩或丰熟的累累果实。

在这个季节里,遍地的yīn凉中,到处是破开瓜果的新鲜汁液气息,充斥在空毛中。

由于靠近西域乃至中亚往来的地理渊源,当地很早的就引进葡萄这种独特的作物,因此地方上的种植规模很大,产量也不小,因此本身消费外,为了处理当年积余下来的大量果实,当地百姓,也发展处多种多样的加工技艺。

当然最常见的,要么在满是空洞的特制仓房里,荫凉风干成耐伫存的葡萄干,要么就是拿去封藏起来发酵酿酒。

因此当地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酒缸、土窖,和酿制葡萄酒的秘方,以自饮或是招待宾客。

坐在城外被称为康氏庄园的大片藤荫之下,原本烈日熏熏的夏风,经过连绵起伏摇曳的绿野藤廊之后,已经变得相当清爽宜人,吹的人遍体清凉通透而有些犯困。

斟上陈酿的葡萄酒,再加上收获的新鲜瓜果汁,调和起来装在高脚琉璃杯,颜sè混杂翻沉,就是一杯古代版本的鸡尾酒,喝在嘴巴里里充满了酸酸甜甜的回忆和滋味。

望着有些依稀熟悉的景象,千年前和千年后,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

果树林荫分割开来的大片的瓜田中,1小丫头像是欢快的松鼠一般,不停拍打挑选着着中意的大瓜,很难想象她小小的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