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页)

傅清溪笑道:“我如今读书有点成绩了,大舅母大约觉着是夏嬷嬷教的好,是以要她过去带带四姐姐。”

陶嬷嬷狐疑道:“这读书好自然是姑娘自己的功夫,有伺候的人什么事儿!这话我可听不明白。”

傅清溪笑道:“怎么没干系?我如今许多时候还想着嬷嬷当年同我说过的话哩。只是……我才不会告诉她们是嬷嬷教的好!”

陶嬷嬷听了只说她胡说,却是满面的笑,又道:“姑娘只管好好读书,旁的老奴自会管着。”

又说夏嬷嬷到了碧梧院,同大太太两个人说到大半夜。第二日,大太太把越苭叫了来,把闲人都打发了出去,语重心长道:“这回你祖父回来就走了,只说公事繁忙,实则是发了好大的火。就为了,就为了我们从傅丫头那里找到冶世书院先生的事。连老太太都吃了好大挂落!这个时候,老太太还硬把这嬷嬷给你要了过来,你要知道好歹!

“从前说那些什么老先生的话,如今看了,却是没什么的。要不然也不能叫人给推出来了!这么对待一个小姑娘家,那人也不能是什么贤能大德!我看啊,还是这嬷嬷有两分本事。昨日我都细细问了,傅丫头那一日到晚的,几乎没什么时候是空的,都在学。她一日学旁人三日五日的时候,那还能不好?

“饮食作息等物,你这里只有比她便当得多的。只读书用功这个,我们谁也替不了你,还得你自己使力。人已经弄来了,你往后可得好好听话,若还照从前那样,你可真是辜负这上下多少人了!你可记住了?!”

越苭听说夏嬷嬷果然要过来了,心里亦喜亦忧。喜的是,果然这府里论起来还得数自己,这样的嬷嬷,总还得来伺候自己才算正事。忧的自然是那嬷嬷的手段了,且如今又加了那许多事,更不好违拗了,可若真的太过严苛,这、这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不过这会儿她还是有两分雄心在的,胡芽儿写给傅清溪的那书信真是给了她当头一棒。她当日就给越荃写了信了,越荃回信道数术一道以昆仑和陆吾为高,她也不知里头的窍要。只是胡芽儿本是昆仑书院的,又是这样大事,应该不会是随口言说的。言下之意就是认了这话了,——傅清溪如今半只脚已经进了昆仑书院了!

越苭简直想不明白,这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的一个,怎么如今成了风头最健的一个了!

是以她这会儿真是想要好好学的,最好能超过傅清溪,才算圆满。

大太太见她态度极好,向学之心甚是坚定,心里也十分欣慰,心叹这最不开窍的娃儿也总算明白事儿了。

母女两个说完,越苭上楼歇息去了。马嬷嬷送越苭到了楼上,回来对大太太道:“方才三姑娘身边的一个丫头在外头站了许久,不晓得在听些什么。”

大太太皱了眉头,嫌恶道:“这孩子最招人嫌的就是这点,总是好做些暗搓搓的事儿。夏嬷嬷跟了苭儿,该怎么学,难道会瞒着她?自然也会告诉她的。我自问这些年来也没有亏待过谁,可这孩子总是这般阴笃笃的,喜欢暗地里打听事儿,琢磨这个琢磨那个的,叫人难疼得很。”

马嬷嬷安慰道:“天生三分,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实在吃亏的还是她自己。这到底小呢,揣度旁人心思,自己的言行里哪有不带出来的?上头的哪个不是人精,一两眼看穿了,还剩个什么!细论起来,竟不如傅姑娘那样木木的,虽不讨喜,也不惹人厌。”

大太太叹道:“就是这话了!”

第113章 不胫而走

就在傅清溪觉着事情总算过去了的时候; 一个回头浪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不晓得消息怎么传出去的; 到处都说她得了冶世书院的真传; 不止得冶世书院先生面授机宜; 还得赐了两本宝书。一时傅清溪声名鹊起,各处邀约纷至沓来; 这事儿府里长辈还不好替她分说。一说就叫人疑心是府里把持着不叫旁人知道的意思。

傅清溪没法子了; 想想那两本书,自己手里有一套手抄的; 索性把那一套老先生给的直接放到越家书楼里了。老太太知道了,还特地把她叫去问,傅清溪道:“书总是里面的话要紧,我已经抄录了; 这一套便留在家里,也便于亲戚故交借阅。”

老太太直夸她大气懂事,却不知傅清溪只一心想图个清静好安心接着读书做事。

书交出去了,人还在呢。

那些不认识的,不管多大来头,她一概不理。柳彦姝说她:“你疯了不是?从前三儿为了能同那些人家的姑娘打上交道,下了多少工夫!你这都是现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