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还得有专家和可供参考的样本才行。

不过,因为中国的造船工业一开始就师从法国,在设备标准和口径上倒不存在什么问题(各国造船厂的设备标准和口径都不相同,德国造船厂的设备拿到英国也许只能当废铁来卖,一战结束时英国把德国的造船设备都拍卖了也是因为这个),这也算是一个有利的地方吧。

而其它的这一切,只能慢慢来了。

可他现在的时间,够让他把中国版“君权”顺利生下来吗?

他这边在等李鸿章的消息,那边“北洋船政局”的筹备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了。

裴荫森老爷子是典型的实干家,在得到了孙纲的授权后,他立刻把自己的好多门生故旧都招到了旅顺来,和北洋现有的人员一起,开始制订计划,购地建厂,在他的指挥下,一切工作井井有条地开展起来。

孙纲建立“北洋船政局”的计划已经上报朝廷了,光绪皇帝迟迟没有批复,孙纲有些担心是不是翁师傅那里又出什么问题了,听到他的担忧,马玥命令北洋军情处的人立刻行动,和京城的人员取得联系,打探消息,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他忙活“北洋船政局”的同时,马玥已经决定让北洋军情处分别招募人手,在京城建立情报网,随时监控朝廷的动向,由于没有无线电,电报又不安全,她只能郁闷地以信鸽代替,倒是孙纲安慰她说她想的很周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队还大量使用信鸽呢,才让她释然。倒是朝鲜和日本的情报开展工作快得让他吃惊,原来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和日本以及朝鲜又恢复了正常贸易,为了方便贸易往来,双方都互相设置了许多商站,马玥借机一边和日本人做生意,一边把军情处的人安插进去,用她的话说,一边赚钱一边搞情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朝鲜那边我本想要金舜姬负责的。”她说道,“袁世凯那边传来的消息说,开化党人现在在那边日子很不好过,不知道她能不能和他们联系上。”

“她应该就是开化党人。”孙纲满不在乎地说道,

“你真行,她连自己的身份都让你知道了,”爱妻说道,不过味道有些酸酸的,“这两天怎么没见她过来?”

“她向我告假,去教文君风学飞刀去了,说想上潜艇上学习。”孙纲答道,“长鲸”号现在是北洋水师的训练用潜艇(九艘旧式鱼雷艇也都让他作为训练艇了),为了增加北洋水师新兵的作战能力,他和林泰曾商量后让新兵先上潜艇和鱼雷艇上实习一段时间,再分到大舰上实习,让他们能够熟悉各个不同舰种的操作,以便更好的适应不同的战斗环境。这其实是他从后世的一些书中得到的经验。

而且,这也是他将来留的一个小心眼。

那就是‘‘‘‘‘‘

“狼群”。

(七十六)狼来了

孙纲有“狼群”这个想法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邓尼茨发明的“狼群战术”顾名思义,是借鉴自然界狼群多路追击配合捕猎的方法而来,通常有10艘潜艇组成潜艇群,多时可达20~30艘,各艇之间保持10~20海里的间隔,排列成一条线埋伏在运输船队必经的航道上。当其中的任何一艘潜艇发现目标时,并不立即攻击,而是及时向岸上指挥所报告,继续跟踪侦察,连续报告运输船队航行的位置、航向、速度及船只种类和数量。当岸上指挥所调动集合了一定数量的潜艇兵力以后,成群的潜艇利用黑夜掩护浮出水面,同时对运输船队发起攻击。发射鱼雷后,潜艇迅速下潜重新加装鱼雷,从水下悄悄赶到运输船队前方,占据下一个攻击位置,再次发动攻击。这样反复多次,直到击沉运输船队所有船只为止。

这种战术曾经差点让邱吉尔疯掉,而现在,极有可能,它将先在世界的东方出现。

潜艇一出世,各个海军大国并不是太重视,认为那只是小国的偷袭武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海军才认识到了潜艇的巨大威力,而在1895年“坚甲巨炮”主义盛行的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想专门建立一支潜艇部队,更别说反潜武器了,而孙纲这只小小蝴蝶,却在想怎么样能够让“狼群”提前在中国出世。

缺少战列舰的中国海军,用潜艇构成的“狼群”来加强自己的力量,也不是没有可能滴。

实行这种战术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一个是必须有能够远洋航行的潜艇,再就是得有无线电通讯手段,便与潜艇和潜艇及基地之间及时有效的联系。这两样目前他还都不具备,但只要中国造船工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