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灸芰�釉谝黄鹆耍�诘馗魇∧懿钜恍���ü��吩撕油�绾凸�返牟钩洌�不�灸茏龅健傲�梢黄�绷耍�蠖�闭獗撸�趺��褪⒕┙��鲮骷埔楹螅�丫��夹拗�罅�潦⒕┕��跻幌叩奶�罚�锔僦�勒馓跆�返男拗�远��〉厍�闹卮笠庖澹�唤鼋鍪蔷�蒙系模�绻��北呔晨慷砉�囊幌叱鱿治侍猓�泄��涌梢匝杆儆商�返酱铮�诘谝皇奔淠谧龀龇从Γ�怨�赖墓�叹哂兄卮蟮囊庖濉�

为了巩固对朝鲜的控制,袁世凯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向朝鲜国王提出修筑汉城至盛京一线的铁路的建议,朝鲜国王和闵妃都表示同意,但说经费难以承担,最后商定由朝鲜负责三分之一的费用,另外三分之二的费用由中国方面负担,刘铭传想方设法帮袁世凯从民间募集了一些,马玥从北洋商贸集团也支持了部分资金,让中国到朝鲜的铁路也修建了起来。

“将来说不准都发生些什么事,袁大头那边也得搞好关系。”爱妻是这样对他说的。

但就象每一个新生事物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危险期一样,铁路的开通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经济问题,马玥也想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个问题就是厘金。

厘金又叫厘捐,谁发明的已经无从考证了,在孙纲看来和后世的某些不合理收费差不多,最早是清廷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解决军费问题而设的,分行厘(就是通过税)和坐厘(交易税),这本是一种临时筹集军费而且没有统一标准的办法,后来居然成了地方的经常正税,而且名目也越来越多,变成了地方官员盘剥百姓的主要手段,当时有“署一年州县缺,不及当一年厘局差”的说法,爱妻当年打理自家生意可是没少遇到这种麻烦,由于厘金层层设卡,各省章程都不一样,无法可徇,导致“处处征敛,节节阻滞,商贾为之裹足,负贩从而怨嗟”,极大地阻碍了商品流通,爱妻是遇到他后打着北洋船政大臣和北洋水师的旗号才把问题解决了的,现在,各省铁路的连网通车直接威胁到了厘金制度的“生存”,很多人将因此断了财路,可以说引发的震动是相当大的。

孙文和孙纲会面那天畅谈之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孙文当时的反应十分激烈,也许是当年吃过这里面的亏,他认为这种制度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应该坚决予以废除,孙纲没想到一回来他就碰到这个难题了。

朝廷中的一些务实的官员上奏不如借此机会废除厘金制度,因为自铁路开办以来,商民皆经铁路运输货物,各地厘卡形同虚设,收入甚微,不如撤掉,可一些官员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不但会减少国家收入,而且会造成大量厘局人员下岗,引发社会动荡,朝廷里又开始了对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孙纲说道,“一下子全废了,只怕反弹太大,还是一点点来的好。”

他和老头子及刘铭传通了下声气,远在朝鲜的袁世凯也给出了主意,最后商定后由北洋军情处找了两个不好钱而是好名的御史上奏,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铁路和公路水运交通发达的省份及偏僻的省份陆续取消行厘,保留坐厘。因为两个反差太大的地方厘金收入极为有限,收不收厘金没多大意义,厘金收入相对高些的地区暂时保留,这番建议上去后,朝廷认为很不错,同意了,各省反对的声音也小了许多,一些地区的厘卡开始消失了,最起码他们这里至少没了一半,两位御史大人也得到了褒奖。孙纲知道了这个结果,还是挺高兴的,但也暗暗担心,各种问题如此之棘手,他能一点点的都解决了吗?

“俄国公使喀西尼对老头子说了,如果允许俄国承包修建赤塔到海参崴一线铁路,俄国也同意中国‘照镑加税’。”马玥对他说道,用顽皮的目光“意味深长”的瞄了他一眼。

“那个什么共同防御条约他们怎么说?”孙纲的脸微微一红,还是警觉地问道,

“没提,只说了铁路的事,老头子看咱们手头都比较紧,盛老头(盛宣怀)那里也不富裕,想和他们谈谈铁路的问题。”马玥说道,“刘大人听说后有些担心,怕引狼入室。”

“如果咱们军力够强,其实倒也不怕他们修,”孙纲说道,“毕竟咱们离得近,战时可以直接切断,他们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早呢,这件事我和老头子去说,修也不是不行,让俄国人出钱是一方面,但是必须讲明,铁路主权按所在领土确定,中国境内的中国说了算,俄国境内的俄国说了算,他们作梦都想把铁路和东方出海口连接在一起,应该能同意。”

马玥点点头,说道,“军事方面的我所知有限,你可要小心。”她好象又想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