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1/4页)

“微臣以为,绝计不可。”孙纲答道,“古语有云: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皇太后慈悯宽宏,不忍见其亿兆苍生就此分崩离析,可为我大清子孙万代计,日本非分裂如此,不足以安大清也。”他赶紧拍了慈禧一句马屁。接着强调了日本必须分裂的“重要性”,在心里又狠狠地痛骂了康有为一遍。

慈禧太后点了点头,好象对他的回答很满意,他的心略略能定了下来……

“裁撤八旗绿营的事,你怎么看?”慈禧太后又问道,

“回皇太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八旗绿营积弱难振,裁是应该裁的,但绝对不可操之过急,”孙纲说道,“数十万人之生计去留,非一言能决,当徐徐图之,去芜存精。裁撤之兵,朝廷当有所安置,使彼不致生活无着,由怨及乱。如此下来,非数年之功,不可成也。”

慈禧太后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你的船造地不错。此次击败日本,海军出力甚多。全仗有此铁甲巨舰纵横海上,听说又造了一艘?”

“回皇太后,为求尽快完工以入海军,此舰较前一艘略小,速力亦稍慢,然火力更强,钢甲更坚,亦为利器。”孙纲说道,

“还是法国人帮着造吗?”慈禧太后问道,

“我之工匠技师同法人共造,臣曾多方考较,其技艺业已精熟。”孙纲说道,“此舰一成,我之船工便可不用法人,自行建造。”

“如此甚好。”慈禧太后点点头,又问道,“荣禄说的以日本二岛换回青岛,你怎么看?”

“青岛为各国所垂涎,德人恐难答应。”孙纲答道,“微臣当竭尽全力成就此事,如事不成,容臣等再寻别策。”

“家门口被别人看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慈禧太后看着他说道,“你还有什么办法?”

“俟海军力稍充,先逼德人修约,改其独占青岛为与我共用,再寻机图之,”孙纲答道,“若德国同西欧某国发生战事,必无力顾及青岛,我便可趁时收复之。”

“你好好办事,船还得继续造,去了日本,造船的事也不能丢下。”慈禧太后又说道,“时局艰危,多替皇上分忧吧,总是不要轻动冒进才好。”

“微臣谨尊懿旨。”孙纲说道,

“下去吧。”慈禧太后说道,按宫里的规矩,她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没什么事了,他可以告退了。

孙纲谢恩完毕退出,这才发觉自己出了一身细汗。

从宫里出来,回到了公馆,江穆齐看他神色犹疑不定,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孙纲把朝会上发生的事和慈禧太后单独召见自己的事跟他说了,并告诉了他们之间的对话,江穆齐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原本担心朝廷对大人生出猜忌之心,皇太后若这么说,大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怎么见得呢?”孙纲问道,

“皇太后的话无非有这么几个意思,外交方面关于日本的问题,认可大人地策略;关于裁撤八旗,绿营,皇太后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赞同,但对大人求稳的提议印象甚佳;再就是,皇太后对青岛之事甚是看重,大人此行如能将此事解决,当为大功一件。”江穆齐说道,

“说的容易,要是解决不了怎么办?”孙纲苦笑了一声,问道,

“皇太后也知道此事不易解决,意思是要大人时时放在心上。”江穆齐说道,“皇太后知道办理外交不易,是以没有让大人把话说死,但又说大人事情办得好,对大人可以说信任有加,大人可以不必担心出使日本后有人在背后捅刀子了。”

“那皇太后说的那个委屈是什么意思?”孙纲又问道,

“呵呵,孝乌也是出过洋的,知道这里面的苦处,非一言能尽之,”江穆齐说道,“现在已经不比当年了,皇太后可能是觉得大人此次出使日本前程会受到影响,所以才有此语,皇太后在话里已经有保证大人出使完毕销差后仍然回原职地意思,大人就可以放心了,孝乌也放心了。”

看着孙纲不太明白地样子,江穆齐笑着说道,“等见了正使张大人和副使罗大人,他们就会告诉大人详情的,孝乌就不多嘴了,大人一心为国,就没有想想,大人在北洋船政大臣上已任职近四年了,成绩斐然,为什么还没有升迁呢?”

听了他的话孙纲又是一愣,自己是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从穿越来到现在,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样解决遇到的问题,利用“蝴蝶效应”让国家一点点的强大起来,朝廷对自己的待遇问题,他没想是因为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现在江穆齐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是什么意思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