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日本的艺伎多来源于喜欢这一充满浪漫情调行业的女子,许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家庭也以女儿能进入艺伎这个行当为荣。她们接受专门的训练,学习的内容大到诗书、舞蹈、琴瑟、茶道、书法、插花、谈吐、装扮,小到如何优雅地打开推拉门、如何走路、如何鞠躬和斟酒等生活礼仪。经过十分艰辛的培训课程后,她们要做到优雅甜美、知书达理、服饰华丽、擅长歌舞,学会察言观色,对一切男人们能够应付自如(这一点才是最可怕的)。

由于培养艺伎要花费大量金钱,只有那些一掷千金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才是艺伎的真正主顾,艺伎的服务范围后来慢慢扩大到政治场合。在日本,拥有一个能够随叫随到的艺伎是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好象后世好多地方也是这样,呵呵)。

在三百多年艺伎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艺伎,她们中的一些人更是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比如享有“勤王艺伎”美誉的中西君尾,就是明治政府重臣井上馨(不是海军的那个井上良馨)的情人,她利用自己的美色成功的从幕府高官那里套取了大量的情报给维新派(对比中国的那个狎妓却不给钱,让“小姐”们追得走投无路躲在船舱里,被人作诗讽刺为“避债无台却有舟,一钱不值莫风流”的“维新领袖”康有为,都是“维新派”,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维新派在她的帮助下,最后干掉了负责追捕维新志士的幕府高官岛田左近(也就是中西君尾的丈夫),给幕府势力以沉重打击,中西君尾可以说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百零九)“印度模式”怎么样?

号称日本“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的夫人松子就是艺伎,连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元配梅子也是艺伎。她们都利用自身的“特殊条件”战斗在情报战场的第一线,对自己的丈夫,她们可以说是真正的以“身心”相许了。

由于艺伎为日本的明治维新确实出了不少力,以至于后来有人戏称,如果没有艺伎,日本的历史恐怕就要重写了。

因为不想再让艺伎把日本现在的历史再“写”回来,是以孙纲“坚决”拒绝了这项“服务”。

在他们安顿好不久,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在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的陪同下前来拜访,实际是想在会议正式召开前摸摸中朝代表团的底,孙纲他们早就在这些问题上统一了“口径”,这回便开始按“既定方针”办了。

张荫桓首先向英方介绍了一下自己这边的成员,还有朝鲜使团的成员,然后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朝鲜美女特使代表朝鲜向英方提出了“命日本交出朝鲜国王和世子,惩处杀害朝鲜国母凶手,追究幕后指使者”的要求,并指出“如果此事不能解决,根本无法谈判”,接着张荫桓也代表中国向英方表达了同样的立场,说一个主权国家的君主还在敌国手里的情况下“畅言和平,未免荒谬”,希望英方能够“主持正义公理,伸小国之冤”,把第一个“热山芋”先扔给了英国人。

之所以这么做,孙纲他们“四大鬼使”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第一,向英国人而不是日本人提出这个要求,实际上是向英国暗示,中国和朝鲜承认英国现有的在日本的权益,和在处理日本问题上的主导地位。

第二,中国和朝鲜不向日本政府提出这个要求。表达的意思很明显,日本政府已经“不存在”了,中国和朝鲜同时向英国表明,不会以日本政府为谈判对手。

第三,如果能够借此救出朝鲜国王,不但会让中国“礼义之邦”的形象更加“光辉”,也会间接地提高英国的国际声誉,让英国人感觉到中国和英国的“亲近”。

第四,朝鲜国王和世子一旦被释放,朝鲜新政权的合法地位就会完全确定。朝鲜国王知道是因为北洋方面自己才得以逃出生天(这个也是孙纲为自己将来完全控制朝鲜留下的后手),一定会对北洋(或者说是孙纲本人)感恩戴德,控制了朝鲜国王,北洋以后支配朝鲜事务时。应该就容易多了。

第五,要是朝鲜国王和世子被日本人害死了的话(这一点可能性很小,日本人不会蠢到给中国和朝鲜落下重新开战的口实的地步),中国正好可以要求追查惩办凶手,最好能扯在明治天皇身上,借此把日本人的这个“民族象征”想办法去掉。

大英帝国的外交官们可不是傻瓜,这点意思要是都听不出来。大英帝国地气数也就该尽了。

英国人果然不出所料,立刻表示“这种罪行应该受到审判和惩罚”,原以为英国人会借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