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1/4页)

第七,日本承认北海道独立为“虾夷共和国”。

第八,日本各藩全部遵照“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地原则,对各国开放。

第九,日本承认各国在日本地势力范围和利益,保证“以与友邦敦睦为立国之唯一基础”。

看完了这份长长的条约,孙纲长出了一口气,也不由得为日本赌输了地命运而深深叹息。

如果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不这么急于对外扩张,动不动就“皇国兴废在此一举”,每一次都把国本全都押在了赌桌上,而是走一条相对稳健的道路,是不是就会免于这种“不是瓜分,胜似瓜分”的命运呢?

决定国家地位的,永远是绝对的实力。

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显得无能为力。

《东京和约》公布的那一天,日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大山岩,大鸟圭介等一批陆军将领纷纷在家中切腹自尽,孙纲知道后只是冷笑了一声,没有说什么。

这些军国主义的“早期创始人”,早就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现在,日本这个心腹大患已经去掉了,另一个心腹大患俄国,一段时间内还不会马上对中国造成威胁,中国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发展国力,争取面对下一次挑战时,能有充分的准备!

这边的事就算告一段落了,在正式签字后,孙纲一行人开始准备回国了。

在回国之前,孙纲私下和英国人商量能不能把英军俘获的日本那几艘巡洋舰给中国(这些船不在条约瓜分之列)一二艘,那些船反正也是英国人淘汰下来给日本人的,英国人自己留着应该没有什么用,可对中国来说,还算是好东西滴。

英国人考虑再三后,同意将其中的一艘大型巡洋舰“河泉”号和另外一艘较小的巡洋舰“龙田”号“赠送”给中国,做为中英两国海军“友好合作”的表示,英国人这回这么大方,可是让孙纲眉开眼笑了好久。

由于英国人同意将杀害明成的凶手交给朝鲜方面处理,孙纲安排“海陵”号装甲巡洋舰护送朝鲜使团及朝鲜国王李熙等王室成员回国,将人犯也一并带回,“至其国公审后处置”,因为日本的高级将领死了这么多,从他们身上可能也揪不出什么政要来了,干脆交给朝鲜人带回去在明成坟头前剐了算了。

可朝鲜人后来居然真的这么干了,就不是他能想到的事了。

“回去后想着我吩咐你的事。”送金舜姬走之前,孙纲私下里对她叮嘱道,“不要让朝鲜王族和外戚势力再掌权了,一定要保证,所有的权力都在我们的人手里。”

孙纲已经得到朝鲜国王的告知,回国后他将认金舜姬为“义女”,册封为“翁主”(怎么听着这么别扭),感谢她对朝鲜王室做出的“贡献”。

说白了,这也是朝鲜国王向孙纲和北洋方面示好的意思,这个什么头衔反正也“惠而不费”,又不花多少钱。

但这样一来,金舜姬在自己国家的政治地位将因此而大大提高,有助于孙纲对朝鲜进行“遥控”,是以孙纲很高兴地向国王陛下表示了“谢意”。

“我明白。”她郑重地点了点头,经历了这一次国际谈判,她比以前要成熟多了。

朝鲜使团乘坐“海陵”号出发回国后,孙纲等一行人乘坐“开远”舰,带着“河泉”号和“龙田”号踏上了归程。

“这一个多月可是收获甚丰,”张荫桓意气风发的对孙纲说道,“自打办理外务以来,数这回痛快,此约一签,十数年和平,总可得也。”

“也不尽然,”罗丰禄说道,“若不趁此数年之和平奋起直追,一旦有事,日本今日之命运,难保不落在我大清身上。”

“所以皇上现在痛下决心,变法图强,”张荫桓说道,“只要我辈扫除积弊,使国家面目一新,国富兵强,列强纵敢来犯,亦难保不碰得头破血流。”

“可要是老康这么个搞法,怕是要出乱子的。”伍廷芳担心地说道,“樵野先生回去后得多多规劝于他才是。”

(二百二十七)美好蓝图

到了十九世纪,东南一带是中国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人口密聚和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什么英国军舰开到了南京江面,清政府就放弃了抵抗,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曾经让学生时代爱好历史的孙纲百思不得其解,等到后来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孙纲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京当时是南北漕运的枢纽,英国军舰开到了这里,南方的粮食和饷银运不到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