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李鸿章这个“以夷制夷”的“制字经”,看样子荣禄也是深有体会运用自如啊!

荣禄是想借这个机会想办法收回青岛,想法是不错,可英国能否会就这么简单地为中国所利用,还很不好说。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孙纲又对江穆齐问道,“大清和英国秘密结盟,好处和坏处哪个大?”

“好坏各半,”江穆齐说道,“好处是一旦大清和俄国发生冲突,英国必然助大清御敌,可为大清强援。坏处是大清之万里海疆,对英国再无秘密可言,英国在大清之势力本为列强中最大的一个,如此一来,其势益张,将来大清亦恐会和日本一样,成为列强利益角逐争竞之场,为祸亦不小。”

孙纲听了不由得暗暗心惊。

他说的很有道理,李鸿章当初从抑制日本考虑,允许俄国和中国修筑中东铁路,把赤塔经哈尔滨到海参崴连接了起来,结果没想到日本战败,俄国势力有就此侵入东北的架势,“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老头子一直为此事痛悔不已,现在,英国人主动找上门来,中国会不会又一次重蹈覆辙呢?

“你看该怎么办?”孙纲又问道,

“依孝乌看,此事朝廷必不能准。”江穆齐说道,“以荣相之权势,恐亦无可奈何。”

“说的详细一些。”孙纲说道,

“大人记不记得曾经和孝乌说过俄国人那次提出来的密约之事?”江穆齐说道,“俄国人那次提出来的条件和这次英国人提出来的有些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战时开放港口一项,大人当时向中堂大人力言此中之谬,中堂大人幡然醒悟,听闻中堂大人后来曾向皇上言及此事,皇上亦深以为然,有险成彼之保护国之语,此次荣相又把差不多的事情向朝廷提了出来,虽然英国人此次的意思是仅限威海、旅顺两港,但两港为京畿门户,德军现在青岛就已经让朝廷寝食难安了,朝廷会允许英军出现在家门口吗?”

“你说的对。”孙纲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他们估计不错,荣禄这回恐怕要碰个大钉子了。

荣禄急着想收回青岛,心情可以理解,他并不是傻瓜,可能也明白英国人提出来的这些个条件当中的凶险之处,但是从“以英制德”和“联英拒俄”的角度考虑,也只能走一回钢丝了。

朝廷那边,恐怕又得有一番热闹了。

“孝乌以为,此事朝廷那里必不能成,大人这里,倒不妨试上一试,如果能成,对咱们以后的行动会有很大的帮助。”江穆齐看着孙纲说道,

孙纲奇怪地看着他,一时间没明白这小子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二百四十四)全都不一样了

“前番大人已与英国人有过成议,”江穆齐说道,“如果朝廷和英国之间无法达成此协议,不如大人以地方的名义试试。”

孙纲眼睛顿时一亮,他立刻就明白了江穆齐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江穆齐的意思很清楚,那是就撇开朝廷,由他代表北洋方面和英国人达成海军合作的秘密协议,以便在未来可能和俄国发生的战争中,取得英国人的军事支持!

这是一着险棋,但带来的好处也是很多的!

首先,如果合作协议达成,英国对中国的武器限制就能取消,北洋方面就可以从英国得到更多的新技术,而且有了英国海军的军事支持,面对以后北极熊可能的入侵,就多了一层胜算!

北洋方面实力的增强也会令其它列强有所顾忌,从而不敢轻易启衅,从而可以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和平发展时间!

这里面最麻烦的,其实是英国提出战争时利用旅顺和威海军港的要求。

谈的时候,应该把军港只限于旅顺!

而且,只要不轻起衅端,不给俄国人动手的机会,英国人就来不了!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一下在青岛的德国人!

“此类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先例,中堂大人就曾经做过。”江穆齐看他陷入了深思,以为他担心没有先例,又补充说道。

孙纲知道他指的是什么,李鸿章在中法战争期间曾经和法国海军私下接触过,并达成过一个叫作“李(鸿章)福(禄诺)协定”地协议,类似的事情日本人当年也没少干过,现在轮到他这只小小蝴蝶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俄人来攻,英人可就近助我。大人还可以从英人那里获得技术帮助,”江穆齐说道,“坏处是,他日不免有受制于英人之患,但只要处置得宜,当无大碍。”

“英国人会同意吗?”孙纲想了想,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