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井然,技艺娴熟灵动,非他军可比”。孙纲看着这支初具规模的陆军部队,心中的喜悦和自豪难以言表。

作为一个男子,和女人不同,男人们的心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尚武情结。

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是好多男人内心深处的梦想之一。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把梦想变成真正的现实呢?

而穿越到了这里的他,正在一点点地把这种梦想变成真正的现实!

只要是热血男儿,哪个不想为国出力,征战沙场!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保家卫国,哪怕血染山河。()亦不愧男儿本色!

想到自己将来可能有一天。就率领着这支雄兵,征战在保卫祖国和人民的沙场上。他胸中的热血就在暗暗涌动。

“你上次设计地那个铁甲装炮列车,詹眷城看了图纸赞叹不已,又做了修改,为求快速造成,他分别向天津机器局、北洋船政局和奉天机器局订造不同部件,运回组装,如果顺利的话,你很快就能见到样车了。”孙文笑着对孙纲说道,“火炮得你派人来给我改装才是,当然了,反正是你要养兵,这些钱都是你出,我就只管用了,呵呵。”

“不是自己的钱花的就是爽,是吗?”孙纲也笑了起来,

“以前我上哪里知道,一支真正的强军居然应该是这个样子?”孙文感叹了一声,说道,“有此雄兵十万,何惧列强?我现在才真的打心眼里佩服你,对照我以前做的,简直就是小孩子胡闹。”

孙纲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看样子,在自己的影响下,一代国父,中山先生,胸中地思想和韬略,已经发成了深刻地变化。

孙纲差不多可以想见,在不算遥远的将来,孙文应该会成长为一个坚定成熟地领导者!

“对了,听说你去过京城,见过南海先生了?”孙纲象是想起来了什么,向孙文问道,“谈得怎么样?”

“争论了三天三夜,个中滋味,不足以对敬茗道也。”见到孙纲问了起来,孙文居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没想到我们之间的思想差异会这么大。”

“他说什么了都?”孙纲奇怪地问道,

“其它的和你说了也没用,我想你也不会感兴趣的,听了倒让你心情不好,”孙文说道,“就说议院的事,他居然坚决反对,说是取祸致乱之道,我真是不明白,那样的话,还要宪法做什么?”

孙纲也很奇怪,孙文说的没错,不开议院的话,那还叫什么“君主立宪”?

“上次军机四卿中的谭嗣同和林旭就提出来过要开议院的,朝中也有不少官员赞成,皇上之意颇动,但为南海先生所力止。”孙纲对孙文说道,这是江穆齐告诉他的,江穆齐对“开议院”的关注程度,决不亚于孙文。

“他总强调民智未开,徒增祸乱,”孙文苦笑道,“可照他这么说,民智又何时得开?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一气之下就回来了,但是也不是一点收获没有,名满京师的梁卓如,就跟着我来了,你想不想见见?”

梁卓如?梁启超是吧?

梁启超的大名,对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他来说,可是如雷贯耳啊。

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启蒙家、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史学和文学大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样一个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走到自己面前,能不让自己激动么?

据一些史书上讲,梁启超和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但从来不是为了权利和意气,而是一心为了国家,梁启超自己说过,“吾之中心思想,爱国二字也;吾之一贯主张,救国二字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和“谋国不谋身”的孙纲,在思想上其实有好多的共通之处。

从“维新变法”开始,孙纲就注意到,康有为等人在朝廷里的出现频率和活跃程度较大,而早已文章名闻天下的梁启超,却为什么没有能够参与到新政中来,只是在做一些报纸宣传方面的工作,作为康有为的得意弟子和有力臂助,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很反常的。

“这位梁大才子我可是久仰啊,怎么没见他跟你过来?”孙纲有些急切地问道,“他现在哪里?”

“果然不出我所料,难怪他也想见你,”孙文笑道,“他是南方人,初到北方,水土不服,偶感微恙,在我家里歇着呢。说等病好后再去见你。”

“别别,我去见他才对。”孙纲有些着急地说道,浑没觉出来自己的思维又发生了时空错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