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甲午战前,清廷已经觉察出来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也开始进行备战,由于翁师傅和李鸿章有“父死兄徙”的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处处和李鸿章对着干(孙纲穿越来后也曾深受其苦),李鸿章要求为北洋舰队更新船炮等武器装备,主管户部的翁师傅就以“浪费”和“款拙”为理由来了个“停购船械”,不但使北洋舰队的船炮无法更新,甚至能用的炮弹都不够!

甲午战前,北洋海军建军以后的弹药供应,主要由天津机器局负责提供,然而天津机器局当时由于技术能力不足,在大口径炮弹方面,一直无法生产高装药的大倍径开花炮弹,仅能制造填充砂土的练习用实心弹。朝鲜发生“东学党事变”以后,因为时间紧迫,急需准备大量能够作战使用的开花弹,而又因为受“停购船械”的禁令限制,无法从国外购买弹药,开花弹严重缺乏的北洋海军不得不要求天津机器局试造。在不具备技术条件的情况下“临阵磨枪”,结果天津机器局应急生产出的开花弹普遍存在着质量低劣的问题,“中国所制之弹,有大小不合炮膛着;有铁质不佳,难保其未出口不先裂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大东沟海战开战时,中国军舰弹药舱里堆满的大多就是天津机器局生产的带有缺陷的开花弹,以及不能爆炸的砂土实心教练弹,这些炮弹即使能命中敌舰,是否能带去杀伤,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以在甲午战后,孙纲大力引进法德两国的弹药制造技术,全面改变了这种状况,就是担心在以后的战争中再发生这种事)。

而真正能在海战中发挥作用的弹药,则是各艘军舰从国外购买时一并配套带回的原装弹药,这些弹药经过历年的消耗数量已经极为有限,而且质量也同样不容乐观。从单纯的表面数字看,北洋海军的弹药数量似乎非常充裕,但如果检寻其中具体能用的弹药,其匮乏程度就令人不寒而栗了。

如果不是孙纲这只小小蝴蝶“及时”穿越过来,临战前把所有炮弹的装药(无论是砂子还是黑火药)全都换上了灵敏度极佳的苦味酸炸药,保证让炮弹击中敌舰后就可以爆炸,大东沟海战以及整个甲午战争的结局,真是无法设想。

不给海军买炮弹,而当时翁师傅还是死硬的“主战派”,他“主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战争已经爆发后,为了掩盖自己不给海军钱购买军械的责任,翁师傅竟荒唐地向慈禧太后提出,停止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工程,省出钱来给海军!

(三百零二)俄国人发觉了吗?

一些“不长眼睛”的御史言官这时也跟着起哄,借机纷纷上奏,呼吁停止庆典活动,移“祝寿费”为“战费”。在舆论的压力下,慈禧太后被迫颁谕,宣布“停办点景和宫中受贺”(因为甲午中国战胜,这些“节目”后来又重新恢复了)。

翁师傅可能还不知道,他这回算是玩大了。

户部到底有没有钱,慈禧太后是知道得十分清楚的,虽然她“从善如流”,勉强“接受”了翁师傅的建议。可却也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今日令吾不欢者,吾将使其终生不欢”的话。

慈禧太后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这次六十岁生日(日本人趁着这个时候对中国发动战争,用心也是十分险恶的),翁师傅这么做不但搅了慈禧太后的生日的“局”,而且等于有意无意的把户部“饷拙”的责任推到了慈禧太后的身上,她焉能不恼火?

再说了,后来中国“包圆”购买智利舰队前来助战时,户部怎么又变出钱来了?

这些其实已经为翁师傅今天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翁师傅后来也知道了这是一着“屎棋”,为了躲避慈禧太后可能采取的“报复”,甲午战争结束后他曾向恭亲王要求去俄国祝贺俄国沙皇加冕典礼的差事,可惜俄国人不看好他,指名要李鸿章去,他的小算盘又落了空。

可翁师傅这回居然连光绪皇帝也得罪了。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曾和孙纲一同去日本参加和会的“四大鬼使”之一的张荫桓的。

江穆齐告诉孙纲,张荫桓与康有为是同乡,关系一直十分密切,长期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3zcn首发)又曾出使美、日、秘鲁三国,见识开通,是“维新变法”地强有力支持者,也是光绪皇帝想要重用的人物之一。因为“变法”触怒了守旧顽固势力,这些守旧顽固势力也开始大举反击。顽固头子之一的徐桐参劾张荫桓“居心鄙险,唯利是图”。接着,王鹏运又继续参劾翁同与张荫桓“奸庸误国,狼狈相依”。但光绪皇帝不为所动,他一面表示要将张荫桓“交部议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