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恍┒砉�说幕�拱当ぃ�绻�橙环⒍��サ幕埃�庑┌当せ岣��ブ械牟狡锉�斐杉�蟮纳撕Γ�诿挥邪颜庑┌当ふ页隼聪氚旆ㄈ门诒�右源莼僦�埃�遣荒芊⒍�蠊婺=�サ摹�

而那些受几千年“传统战法”左右的中国将领们对此则不以为然,在首轮炮击开始时,他们都在各自的阵地上观看过这场中国有史以来空前规模的炮击,俄军阵地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和火光冲天的景象让他们震撼不已,让他们也为自己国家的炮兵感到十分自豪。

但同样,他们亲眼见到了这种被外国人称为“地狱般的炮击”显示出来的强大威力和效果后,认为根本没有人能在这种猛烈的炮火打击下生存下来,海参崴已是“唾手可得”,是以才要求发动全面进攻的。

孙纲毕竟是从后世来的穿越者,加上对战史极其熟悉,再“没吃过猪肉,猪跑总是见过的”,深知段祺瑞的话是绝对有道理的,因此以主帅的身份对这些“外省宿将”进行了“悉心开导”,明确表示不同意发动全面进攻,希望他们“理解”。

原以为凭自己“北洋海陆军总统”的主帅身份,加上赫赫战功,能够说服这些将领,放弃这些不切实际的“立功”念头,可没想到,这帮人居然并不买他的帐!

这帮家伙论岁数和资历都比孙纲大,加上祖上都有些战功,有的人还参加过一些平定叛乱之类的国内小规模战争,因此并不是太把孙纲这个年轻的统帅放在眼里,在他们不少人看来,孙纲能取得现在的高位,应该是托了孙毓汶和李鸿章等“政界大佬”的关系,加上手里船坚炮利,才取得了那些战功的。

他们当中一些人甚至认为,如果换了是他们,同样处在和孙纲一样的位置,干得只能比孙纲更好,而不会比他差!

迫于上官的威严,身受节制的他们,没敢公开顶撞,但从他们那颇有些尖酸刻薄的言辞里,孙纲要是还听不出来这些个意思,就等于他这一阵子白穿越了。

他现在又知道了一件事。

那就是,中国海军毕竟是新兵种,海军将士接受的都是西方的现代作战思想,和他在思想上不存在隔阂,再加上有同生共死的战斗情谊和自己为海军发展建设的耗尽心力,才会让他比较容易的将中国海军四大舰队统合到自己的麾下。

而中国的陆军,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中国的陆军——说白了是从“大清陆军”当中脱胎而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年的传统”,情况要远比海军复杂得多,想要统合起来,可不是几句话说说那么简单。

(三百四十六)“外省客军”造成的麻烦

以孙纲来到这个时代后对中国陆军的了解,中国陆军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作战思想落后,从士兵的组成和训练,军官的选拔,军队的管理体制,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度等,都和近现代的国家军队格格不入,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努力想以西方的模式来改变中国陆军的现状,但成效一直不大,就很说明问题。

中国陆军的前身大清陆军里,八旗、绿营存在的问题众人皆知,可就拿地方新组建的各省“练军”来说,虽然这些军队接受了西方的军事训练,并装备了大量西方的枪炮等武器装备(大刀长矛并未完全“退役”,甲午丁酉两役孙纲都有见识过),但这些军队无论从组织形式和作战原则,仍然不适应现在的军事实践。

比如说,尽管军队里上下级官兵之间存在着个人的亲睦关系,象曾国藩说的,“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受其私恩,平日既有恩谊相孚,临阵自能患难相顾。”但实际上,这种官兵之间的“融洽关系”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由于军官们滥用权力和普遍存在着的克扣军饷的贪腐行为,士兵们对他们的军官存在着相当大的不满,以至于中国陆军经常因为此类事情而发生哗变。

这样的军队,对国家和人民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忠诚度,相比之下,日本军队在这一点上做得可以说非常好(日本士兵的服从心和忠诚度都可以用“过剩”来形容了)。

更要命的是,中国陆军的军官们不但缺乏实战经验,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谈不上!

因为,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中,中、上级指挥官能够获得不直接参加战斗或亲临前线的“特权”,这样实际上就使他们远离了军事实践活动,甚至是正常的军事训练,更别说相对严格和复杂地纯西方式的军事训练了。虽然在阅兵时或者显示“军容”的时候。这帮军官也都在场。结果就造成了这种现象,在上官检阅时“军容整肃,威武雄壮”。等到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