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 (第1/4页)

新的“华夏共和国”很快呈现出了和暮气沉沉的满清封建王朝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在春节过后不久,礼部就专门发布公告,开始向全国各地征集国歌地词曲,为新的“华夏共和国”制定国歌,提出来地要求是“兼西国之长,以我中华文化为依归,求振民心、扬国威之意”,民间的文人艺士纷纷献词献曲,连海外的华人和驻外使馆人员都参与了国歌的创作,马曾让孙纲也试试,孙纲搜肠刮肚的想了半天只想出来了几首后世流行过的比安励志歌曲,诸如《长城》、《大地》和《光辉岁月》之类什么的,这些歌平时听着不错,可要是拿来当国歌,可就有些扯了。

总不能把后世地国歌拿到现在来用吧?

鉴于自己的“文学修养”有限,关于这个“华夏共和国”的国歌问题,他决定不掺和,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吧。

征集国歌的消息传出后,民间的好多文人名家都积极响应,创作了很多的歌词及配曲,踊跃捐献,礼部在很短地时间内就收到了大约五十多首,随后开始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评审,而最后送交政务院审核地居然是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民间人士所创作词曲!

这位由“无名氏”创作地国歌歌词因为不肯署名,礼部官员一开始可能连内容都没看就给拍死了,但是这首歌词无意中被来京的陕西巡抚吴大成看见后,不由得拍案叫绝,强烈要求重新审议,礼部负责评审的官员一见之下,可能和吴大成也都有同感,于是这首由“无名氏”创作的国歌,就这么“脱颖而出”了。

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风雷动,神州陆震,崩坼处,水奋云翻,金戈铁马日无影,炮舰轰雷波光寒,看关河,横铁蹄,血斑斓。万里长城忠骨筑,滔滔碧血染海江。家邦含辱,长歌悲啸,故国斜阳被烽烟。精忠报国保山河,海魂陆魄耀长天。千万古,见覆辙,警弥顽。巨龙长吟,睡狮猛醒,誓将热血荐轩辕。”

据说李鸿章看了歌词之后,可能想起了那些为了保卫国家而牺牲的众多海陆军将士,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张之洞和刘坤一等人看过后也不由得深深叹息,当即表示同意以此歌为国歌。

孙纲看过这首歌词后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那些日日夜夜里。

丰岛附近的海中,那一个个在水下推着推进器,奋不顾身冲向凶恶的敌舰的小小身影。

还有邓世昌临战前,那兄长般温暖的笑容。

弹雨纷飞的海战战场,一个又一个倒在身边的北洋海军将士。

在黄海的波涛上,如同是一匹孤傲圣洁的独角兽一样的“致远”舰,迎着硝烟弹雨,决然冲出队列,不断加速、再加速,无畏地向日本舰队的“吉野”舰直冲而去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激励全舰将士的话,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即将沉没的“扬威”舰还在向敌舰开火的身影。

还有“扬威”舰沉没前官兵们最后发出的旗语。一瞬间,孙纲的眼睛有些模糊了起来。

裴荫森去世时那期盼不瞑的样子,又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林泰曾临终前对自己的嘱托的情景,仿佛又历历在目。

左宝贵、凤翔,永山还有那千千万万的牺牲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的中华优秀儿女,他们的身影,在孙纲面前不断的闪过。

万里长城忠骨筑,滔滔碧血染海江!

孙纲的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精忠报国保山河,海魂陆魄耀长天!

孙纲流着泪吟诵着这两句词,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

不知道这首歌词是谁做的,但几乎把他的心声全都表达了出来。

“千万古,见覆辙,警弥顽,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啊!我们的国家,需要牢记的事情太多了!”看到歌词后的黄兴也激动不已,喃喃地说道,“巨龙长吟,睡狮猛醒,誓将热血荐轩辕神来之笔,真不知是何人所作啊。”

黄兴的话让孙纲从激动中回过神来,他擦拭掉脸上的泪水,努力让自己从激动中平静下来,说道,“国歌确非此歌莫属,恐再无它歌能比。”

黄兴也看出来了孙纲的激动,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点了点头。自从军务部成立之后,孙纲就把黄兴调到了北京,到军务部任职,因为他在同黄兴的接触中发现,黄兴不但作战勇敢,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而且学识广泛,富有创新精神,因此他就毫不客气地把黄兴留下来了。

“国旗和国歌同为一国之象征,此歌寓意深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