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孙纲看着他激动的样子,能够理解他的心情。

当年,蒋超英留学英国时,也是满怀一腔报国热血,希望能亲眼看到祖国也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可后来他没有想到,命运偏偏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因为石浦之战误伤友舰的关系,他失去了在战场上报效祖国的机会,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牺牲在了保卫祖国的战场上,而自己只能扼腕长叹,对一个热爱祖国的军人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作为军人,只要有勇气走向战场,哪一个不盼着自己能够保家卫国,立下功勋!尽管最后的结果,常常是不尽如人意的。

可古语说的好,不以成败论英雄。

一个军人,只要他为了国家民族而战斗过,牺牲过,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值得后人尊敬!

“你上次提出来的那个鱼雷艇战术很不错,”孙纲笑着拍了拍蒋超英的肩膀,安慰他说道,“不然的话,俄国人也不会那么快就服软。”

上次北洋舰队围攻海参崴港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就是蒋超英和蔡廷干出的主意,从国内调来了舰载鱼雷艇,结果打得海参崴港内一片火海,重创了俄国太平洋舰队。

“可惜,还是没有尝到亲手歼敌的滋味。”蒋超英遗憾地说道。

孙纲知道“石浦之战”的“乌龙”一直是蒋超英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一直盼着能够堂堂正正的和敌人打上一仗,一雪前耻,可到现在,却一直没有实现的机会,也不知道老天是不是在故意捉弄他。

“以后机会有的是,”孙纲笑道,“我这边又造船又买船的,俄国人那里也没闲着,弄不好日本人也还会跟着掺一脚呢,你们的任务其实也很艰巨的。我现在担心人手不够,你可要给我好生保重才是。”

他这句话一语双关,既向蒋超英指出了海军将士将来所面对的局势一点也不轻松,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又向他表明自己听出来了他话里隐隐有“拼命”的意思,提醒他身为海军责任重大,必须留有用之身才可以报效国家。

蒋超英感激地看着他,笑了笑,说道,“属下明白。”

“新舰日多,而水手和炮手以及军官怕要不够,”孙纲又问道,“叶司令想办法了么?”

“余波尔中校建议在海外招募一些人过来,他说海外华人当中有好多优秀水手,而且他们盼着为国家出一分力,”蒋超英说道,“叶司令已经同意了,从沿海招募任习风涛之人,再从海外招募一部分,官弁从沿海各省海军学校当中抽调一部分。对了,北洋船政学堂——不,现在的北洋海军学院——已经毕业的第一期学生,全部都到北洋海军任职历练来了。现在人手还算可以,等巨舰建成回国后,他们也都历练出来了。”

“不错,我怎么还把这个事给忘了。”孙纲听蒋超英一说后连连点头,“黑猫船长”余波尔的这个主意非常好,海外赤子心系华夏非止一日,只是原先愚蠢的满清王朝一开始把他们当成“天朝莠民”对待,人为的割裂了海外赤子和祖国的亲情,后来在中国有了海军“抚侨”之后,这种情况才得以改观,现在,满清王朝已经灭亡了,新成立的华夏共和国对所有的炎黄子孙一视同仁,这些海外赤子的爱国热忱又重新被激发出来,所产生的力量,将是不可想象的。

一更,求票。

(四百七十)统一协调火力的战法

欢迎大家访问!

“海外华人心系祖国,且见识开通,非内地之民可比,”孙纲说道,“他们当中的水手能够加入进来,我海军便不愁水手不够了。'。'”

“听那些水手说的,海外华人社团得知我华夏大地变了一番气象,纷纷欲回内地投资设厂,为国家建设出一分力,”蒋超英说道,“如今咱们大连已经变了一番模样。”

“不独是大连。”孙纲说道,“我在天津也看到了,连大沽口都是帆樯云集,仅仅数月间,变化如此之大,我也没有想到。”

“新式之鱼雷快船也已经入役,”蒋超英又说道,“南洋舰队得四艘,海峡舰队和越洋舰队各得三艘,北洋却未得一艘。听说是部长这么安排的,不知是何用意?”

“这些还不够,他们三家还应该再多分些鱼雷快船。包括潜艇。”孙纲看着他笑道,“将来俄国舰队若真要东调的话,咱们中国的每一处海域,都会成为他们的恶梦。我想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蒋超英听了他的话,略一思索,立刻就明白了过来,不由得佩服地说道,“恐怕俄国人没等同我北洋舰队决战,就剩不下多少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