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 (第1/4页)

对于老头们想恢复科举的要求。老狐狸也给了答复。“科举之制。为历朝相沿。至今已历千载。因已不合于当世。前朝大行皇帝即有全废之意。如今为共和之制。国家取士。已有招聘选拔之定制。恐难擅改。且复千年旧制。理所不宜。”也是没有答应。

但为了不让民间认为新政府“雍塞言路”听不进反对意见。李鸿章也给了这些老头们一些“甜头”。防止他们回家后乱嚼舌头。给新政府造成不利的影响。

李鸿章的办法是。以华夏共和国政府的名义。给这些老头们每人都发了一枚“文曲宝星”勋章(专门奖励学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勋章)。以及盖有华夏共和国国玺的“荣誉证书”!

(五百二十二)报纸大论战

在这些“荣誉证书”上,李鸿章还特意用了“曲笔”,注明“饱学鸿儒,可与前朝举子并耀”的字样,那意思就是说,这些老头子要是放在前朝,他们就“相当于”是举人

这帮老头得到“文曲宝星”勋章和“荣誉证书”后,一个个果然大喜过望,千恩万谢的回去了,这个“乞赐举人”的事情,就算让李鸿章就这么揭过去了。

孙纲知道了老狐狸的“处理”办法后,有一种忍不住想笑的感觉。

现在,李鸿章也和他一样,学会“糊弄”了。

事后李鸿章对孙纲说,这样的事情一般都很棘手,因为这些老家伙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如果处理不好,众口铄金之下,很容易留下“话柄”,反正他们想要的不外乎是些华而不实的“虚名”,以“授勋”的方式打发他们,也不花费什么本钱,就多给他们几个好了。

因为这“文曲宝星”勋章其实是铜镀金做的,多发些也没什么关系,也不心疼。而正式的“双龙宝星”勋章则都是赤金做的,李鸿章可是不会就这么样的大把送给不相干的人的。

老狐狸在这方面,一向是十分精明的。

但通过这件事,李鸿章和孙纲等人也意识到了这个“传统旧观念”的扭转不易,因此从那时起,他们就加大了国内教育制度的改革力度。

在梁启超、谭嗣同及严复等人的努力下,“民不读书,罪其父母;村无公学。责其官长”地强制义务教育制度,以及普及识字率和扫除文盲等活动,在中国各地轰轰烈烈的推行了起来。

而在礼部(以及孙纲的爱妻马)的倡导之下,借鉴原来外国教会开办的“育婴堂”的经验,中国的“幼儿园”制度也一点点的建立起来。

自己的孩子,现在就和在历次对外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北洋海陆军将士遗孤一起,在读幼儿园。

为了最大程度地把中华传统文化纳入现行地教育轨道。在孙纲地暗示下。以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和郑观应等一批中国思想文化地先行者们。在中国地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地大论战。其最终目地。是为了提高军人在民众心目中地地位。“以优秀军人为侪民之表率”。通过优秀地军人为民众建立学习地榜样。达到提高中国普通民众地尚武精神。借以唤醒国民意识。

而这场论战地涉及范围之广。“参战”地各界人士之多。也是孙纲事先根本没有想到地。

这场规模宏大地论战。其实是从《京华日报》上一位名不见经转地人发表地文章开始地。

这篇文章是这么写地:“吾中国自古以来即有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古谚。虽穷乡僻野之愚夫愚妇。亦常道之。而长者每持此以为警励后生之格言。呜呼!兵者。国家之干城也。国民之牺牲。天下之可尊可敬可馨香而祝者。莫若兵也。捐死生。绝利欲。弃人生之所乐。而就人生之所苦。断一人之私。而济一国之公。仁有孰大于兹者?而乃以贱丈夫目之。不亦奇乎!余曾亲历欧美。见欧美之风俗。凡从军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重视之。而日本社会上之于军人也。敬之礼之。惟恐不及。其入营也。亲族邻里醵资以馈之。交树长帜以祝之。厚宴以飨之。赠言以励之。子弟之从军也。父母以为荣。兄长以为乐。游幸登临之地。军人可半额而入之;饮食衣服之肆。于军人则稍廉其值。其行军于野也。则乡人曲意优待之如宾。苟临战而遁逃避匿。或作非行以损全军之名誉。一经屏斥。则父母、兄弟、邻里、亲族引为深耻奇辱。生者有生之辱。无死之荣。是以从军者有从军之乐。而有玷名辱国之畏。故当出乡之日。诀别于其亲曰:此身已非父母有矣。盖有入军即以此身许国之意也。呜呼!他国之至为重视者。而吾国视为至贱。若以吾国之贱丈夫。而与彼劲悍无前之国民兵战。其能胜之乎?是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