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 (第1/4页)

。整齐而连绵地炸点在俄军地攻击队列后部炸了开来。巨大地气浪把密集地俄国步兵成片成片地掀飞。弹片呼啸着把一群群地俄国“农民军人”扫倒在了地上。中国步兵阵地上地迫击炮也“砰砰”地继续连续发射着。这些炮弹刚好落在俄军地中间。而随着迫击炮而来地。还有阵地上飞出地榴弹和仿佛长了眼睛地大号强力子弹(专门攻击俄军地军官)。这些强大火力地打击目标则是俄军步兵缓缓移动着地进攻阵线前列。

“他们还在向我们地开炮。”一位参谋军官哀叹道。“中国人地炮弹和子弹为什么会这么多?”

在他地望远镜里地。是一片无比凄惨地景象。一个个、一群群地俄军士兵象兔子一样被打翻在地。根本没有人能够逼近中**队最前沿阵地00米以内……

一发炮弹落在了勃罗西洛夫等人所在地山岗不远处爆炸。发出巨大地轰响。吓了在这里“偷窥”地俄国人一跳。

“中国人是在向我们开炮!”一位军官大叫道。“他们发现了我们地位置。这附近有他们地侦察兵!”

“那是一门‘中国臼炮’!”另外一位军官也惊叫了起来,经过这么多天的战斗,他们对这种和古老的抬枪一样属于“中国特色”的武器已经有了本能的恐惧。

勃罗西洛夫和手下的军官及卫兵们翻身上马,飞快的离开,就在他们刚刚跑下山岗的时候,数发炮弹接着飞了过来,在他们原先站立的地方爆炸,证明了向他们攻击的“中国臼炮”并不止一门。

“要下令撤退吗?将军?”一位军官问道,

“不。”勃罗西洛夫摇了摇头,答道,“我们现在的希望,全在于萨姆索诺夫上校的装甲列车部队能不能攻下中国人的铁路防线了。”

“对,我们现在有了装甲列车。”一位军官听了少将的话,不由得又开始兴奋起来。

斯拉夫贵族的天真这时候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勃罗西洛夫听了他的话,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但没有说什么。

不光是这些贵族军官,包括那些普通的“农民士兵”,脑袋里充斥着的只是简单的民族意识、国土意识和单纯的民族

,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希望,他们就会忘了眼前的困~难包括只受到过极短时间的军事训练的士兵们手上的武器并没有多少弹药,没有后备力量,没有军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被服——去满心欢喜的夺取胜利……

“别忘了,中国人也有装甲列车。”一位军官还算清醒,不客气的回答了一句。

这些俄**官们并没有想到,在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在战场的另外一个方向,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战已经拉开了帷幕。

在连接满洲里和赤塔的铁路上,一辆巨大的飘扬着龙旗的装甲列车正在缓缓行进。

在装甲列车的指挥塔里,华夏共和国陆军铁道兵部队上尉营长尹昌衡正仔细的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他指挥的这辆新式装甲列车“青狮”号,是用来防守和护卫这条能够通往俄国的铁路线的。

自从己~抗俄战争结束后,由于中**队的装甲列车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各个工业强国都意识到了这种依靠铁路进行机动的重型战车的作用,纷纷开始建造,象在“英布战争”中,英**队就使用了大量的装甲列车对布尔人的游击队作战,取得了很好的战果,而作为“始作俑者”的中国,在战后当然也加大了对“铁路巡洋舰”的研发力度,象尹昌衡指挥的这辆“青狮”号,就是中**工部门的最新产品。

对比于最初的抗俄战争中的那辆军务部长大人的座车,这辆“青狮”号装甲列车无论从装甲、武备还是马力,强得都不是一星半点。

在“青狮”号装甲列车上巨大的圆柱形旋转炮塔当中,安装的是8毫米的速射炮,装甲车厢里则是大量的新式机关炮,还有马克沁重机枪,为了加强火力,经过改装的1毫米重炮也被装在了装甲列车前面的清障车上和部分装甲车厢里。

相对于中国最初代的还带有运兵列车性质的装甲列车,这种新一代的装甲列车更多的强调了战斗功能,而弱化了运输职能。

“青狮”号装甲列车配备了国内最新研制的大马力机车进行牵引机动,装甲防护采用的居然是法国人的“全防护”概念进行设计的,这辆装甲列车用战士们的话说,“整个儿一会跑的铁~”。

据这种装甲列车的设计师们说的,军务部长大人曾经亲自“指示”过:“装甲列车为攻敌利器,其功用犹如海军之战列舰,当以接仗护路克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