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部分 (第1/4页)

沙皇的目光:在已经落在了桌子上的一艘军舰模型上。

是俄国海军最新入役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

发于1812年的博罗季诺战役是俄罗斯在反抗拿破仑入侵的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因此沙皇这一次特意用这场伟大的战役的名字来给俄罗斯帝国海军最新一级的战列舰命名,用意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设计源于俄国法国订购的“太子”号战列舰,“太子”号战列舰也是位于法国土伦的拉瑟耶尼造船厂建造的,排水量1305~:,拥有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和六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因为副炮采用一边仨两边高中间低的布置,加上整舰又采用法国人变态的“全防护”设计理念,防护性能比较好,所差的就是跑得慢了点——最快也就18节多一点,再就是因为采取了“舷缘内倾”的设计,高速转向时稳定性较差,但总的说来,该舰的性能在俄国人看来还是相当不错的,因此在法国人建造“太子”号的时候,俄国人就向法国人索取了全套图纸,以便在自己的造船厂建造同级舰,这样,在保留“太子”号的优点的同时,为了适应在远东的作战需求,经过对法国人设计方案的修改,“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就这么被俄国人弄出来了。

由于中国海远东的的威胁日益严重,沙皇下令加快建造五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速度,到了1905年的6月,五艘战列舰居然全部提前完工,可以说创造了俄罗斯造船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新建成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排水量为1左右(其中“博罗季诺”号的排水量为1,“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号为13552~:,“苏沃洛夫公爵”号为13950~,“鹰”号为13320~:,“光荣”号为13600~:),舰长1211米,宽232米,吃水24,主炮为两座双联装305毫米倍径炮,副炮为六座双联装152毫米倍径炮,另有20门75毫米速射炮和20门毫米速射炮,以具3811毫米鱼雷发射管,该级舰的主装甲厚194毫米,舷侧装甲厚152毫米,炮塔装甲厚254毫米,司令塔装甲厚203毫米。该级舰动力为20贝尔维尔锅炉,两台四缸式三胀蒸汽机,输出功率15800匹马力,平均航速17节。

对比中国新建造的四艘“龙~”级战列舰,“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似乎要逊色许多,但沙皇本人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中国人造的这些个因为拥有六座主炮塔而显得“头重脚轻”(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多炮塔怪物”,是没办法和自己的这五艘新式战列舰相比的。

沙皇其实非常期待着能看到世界海军“泰斗”马汉说的中国战列舰用一次齐射让自己“散架”的场面。

而自己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是怎么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海军大臣阿维兰和财政大臣维特现在都知道,沙皇现在就象是一个刚刚得到了新玩具的小孩子,迫不及待的想和别的孩子手里的同类玩具进行比试。

就象刚刚陆军大臣提到的那些安装了火炮的飞艇。

而这些“新玩具”的具体效能,对他们来说,其实都是未知数,是需要在战场上进行检验的。

(七百零五)又想到了新办法

操纵这些“新玩具”的人,并不是玩具。

“中国人对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进攻还在继续,”沙皇继续说道,“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应该采取行动呢?”

“我们的新式战列舰刚刚下水,时间不长,马卡洛夫将军部下的水兵们需要熟悉并真正掌握这些战舰,才能让他们在战斗中真正发挥作用,”海军大臣阿维兰说道,“我觉得,第二太平洋舰队进行的毕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海上远征,让马卡洛夫将军准备好之后再出击,胜利才有把握。”

沙皇看了看阿维兰,问道:“可中国人会给我们这么长的时间吗?”

“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是我们在东方建造的最坚固的堡垒,由最忠诚的俄罗斯帝**队守卫着,那是一座东方的君士坦丁堡,中国人想要攻打这座堡垒,只能是白费力气。”萨哈罗夫说道,“现在,中国人的海陆军主力都牢牢的被牵制在了那里,当中国人在这座坚城下碰得头破血流没有了力气的时候,就是我们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

这番话一说完,罗夫感觉自己的口才棒极了,仿佛俄罗斯帝国的胜利就在眼前,这会儿可能他自己都被自己说服了。

实际上,彼得堡和符拉迪斯托克要塞失去联系,也已经有些日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