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部分 (第1/4页)

图哈切夫斯基一脸挫败地看着“胡子很大,脑子很小”的布琼尼,一时语塞。

“中国人在进攻叶卡捷琳堡的时候就使用了坦克。还有飞机,可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他们逃跑了!”布琼尼继续在那里为他的“革命精神无敌”理论寻找着证据,“他们一直向东溃退到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伟大的胜利就在我们眼前,而您却在为他们的那几辆滑稽的坦克担忧!”

图哈切夫斯基不想就这个问题和布琼尼来一场没完没了的辩论。因为他知道,受最高层的领导者们的理论影响,目前红军的众多将领里,持有和布琼尼一样的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由于目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极度的困难时期。想要从改进武器装备上重新提高红军的战斗力。需要国家拿出大量的物质财富,而目前这些物质财富正是国家十分紧缺的。

由于“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的签订为了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根据和约,苏维埃俄国不得不以黄金向德国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加上连年的战争使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趋于崩溃,苏维埃俄国的领导者们当前考虑的是如何让革命政权生存下去。想要维持住革命政权的存在离不开一支革命军队,但这支革命军队的强大,因为经济困难的原因,却不能从武器装备上得到助益。

一支“廉价“的革命军队目前才是苏维埃政权真正需要的,至于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只能靠人力和精神来弥补了。

但作为一个优秀的富有远见的军事将领,图哈切夫斯基认为目前明显地忽视军队武器装备的问题,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图哈切夫斯基看来,即使在现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也应当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仅靠空洞的“精神力量”来弥补。

图啥切夫斯基的想法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某些高级军事领导人的坚决反对。这些人当中就有“红军的饰造者”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对红军的建设一直持有冒险主义的倾向,对于先进的武器装备对红军的重要意义也抱有粗俗肤浅的观点。而在红军中。很多骑兵指挥员和司令官如布琼尼和伏龙芝等人也和托洛茨基一样的观点,缺乏应有的远见。

而此时的图哈切夫斯基当然想不到。他现在所坚持的正确观点会在多少年以后,成为致他本人于死地的罪名之一。

“如果您不愿意采取行动的话,我将和我们勇敢的骑兵战士们一道,把敌人赶出俄罗斯的土地。”看到图哈切夫斯基不言语了,布琼尼也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放缓了语气,向图哈切夫斯基“请战”

(一千零八十六)空军振翼而飞

二在布琼尼一力向图哈切夫斯基请战的时候,司令部的愧川入然传出了怪异的嗡嗡声。

听见了这种声音,布琼尼和图哈切夫斯基的脸色都不由自主的变了起来。

很快,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声传来,图哈切夫斯基和布琼尼不约而同的来到了窗前,远处的天空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飞机来回穿梭的身。

当看到被来袭的中国飞机轰炸的是自己的骑兵部队的驻地方向时,布琼尼恶狠狠地冲着天空挥舞着拳头,开始破口大骂起来。似乎忘记了才刚他是怎样向图哈切夫斯基鄙视敌人的飞机和坦克的。

目前,无论是在世界的东方还是西方的欧洲战场,飞机都广泛的应用在了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当中。

在战争一开始,进行空中侦察是当时军方使用飞机的主要任务,当时的世界各国除了中国以外还都没有“空军。的概念,在欧洲战争爆发的时候,各交战国的飞机都不多。象德国的飞机算是交战国当中最多的,也只有;函架能够用于执行空中观测任务的飞机,外加劲架用于练的飞机和艘齐拍林飞艇。法国的飞机更少,只有;为架,英国仅有西架。这些飞机都不是为了战争而设计的,它们没有武装,全都是用木料、帆布和金属线制成的,主要用于侦察。

为了阻止对方的飞机执行窥探自己的阵地的任务,一种可以从事将敌方飞机驱逐出己方阵地上空的作战飞机应运而生,当时称为“驱逐机。”后来称为“战斗机”(或称“歼击机”),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可执行近距离的支援和空中格斗等更复杂的空中作战任务,早期可执行驱逐任务的是一种推进式螺旋桨飞机,在机头或机身前部装有机枪。螺旋桨在后面不影响机枪射击,这种安装了武器的飞机不但可执行空中侦察任务。一旦遭遇敌机后可将其驱逐出己方阵地上空,由于它一举两得;因此一经问世便开始生产,陆续投入前线使用,这些飞机多采用推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