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部分 (第1/4页)

“也就是说,以叶尼塞河为军事分界线的底限,他们也不坚持了?”孙纲问道。

“是这样”陈志坚说道,“而且,列宁要求尽快就同咱们华夏展开军事合作达成协议。

“好极了孙纲点了点头,“军事合作方面,这个倒是容易。”

居仁堂,华夏共和国外交部。

莫洛托夫和随员们仔细的核对了和约的文本和条款之后,依次的在和约的签名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着俄国人那小心翼翼的样子。顾维钧的脸上现出了一丝会心的微笑。

现在,中国和苏维埃俄国的第一份条约就此草签完成。

这份被后人称为“中苏北京条约”的和约主要内容为:

一中国和苏维埃俄国以鄂毕河流域双方实际军事控制区为正式边界,苏维埃俄国政府承认鄂毕河以东至白令海峡的中西伯利亚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为中国的“永久正式领土。”

二中国和苏维埃俄国鄂毕河两岸建立“军事缓冲区”在军事缓冲区内,双方不得营建任何军事用途的设施和建筑,并不得驻扎军队。双方定期派出巡逻队共同监督和保证军事缓冲区内的“非军事化状态。”

三中因和苏维埃俄国相互承认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相互派驻大使,并保证不进行任何反对对方利益和安全的行动。

四自条约正式签订后,中国恢复和苏维埃俄国的边境贸易,并向苏维埃俄国开放西伯利亚铁路。

五苏维埃俄国同意原来“俄属突厥斯坦”以“民族自决”的方式独立,并保证不对“俄属突厥斯坦”境内各民族“自决”的结果表示疑义和干涉。苏维埃俄国从“俄属突厥斯坦”撤出所有的军队和武装团体,保证不以任何方式向该地区进行渗透。

六中国同意和苏维埃俄国进行军事方面的合作,帮助苏维埃俄国抵抗外国的武装干涉。具体事项由两**事部门另行商定。

“中苏北京条约”是中国和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政权签订的第一份正式条约,这份条约从形式上确定了两国的关系和地位,对中国和苏维埃俄国来说,这份条约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这份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最终取得了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的广大领土,中国的版图由此扩张了一倍还多,开创了历史的纪录。同时,“俄属突厥斯坦”脱离了俄国的控制和中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取得使中国的地缘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也使得中国在面临海上的侵略时可以全力应对,而不用考虑来自背后的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苏北京条约”的深远影响不亚于此前中国和外国签订的任何一个条约。

对于新生的俄国苏维埃革命政权来说,“中苏北京条约”所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这个条约虽然使俄国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国土,但却使得布尔什维克政权拥有了俄罗斯国土最为精华的一部分,由于“军事缓冲区”距离俄国的核心工业区比较远。使得布尔什维克政权有了不受干扰的致心方。在同中国结束战争状杰点后,苏俄军队百万力部队被解脱了出来,用于抵抗外国的军事干涉和平息国内的敌对势力。这些军队对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苏维埃俄国和中国的“军事合作”某种程度中国对苏维埃俄国的“军事援助”比较恰当使苏俄军队获得了急需的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获得了自卫的能力。正是在中国的帮助下,依靠这些曾经和中**队激烈交战过的久经沙场的部队,苏维埃俄国胜利击退了外国干涉军的大举进攻。并肃清了国内的一切反对势力。后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得以顺利成立,和“中苏北京条约”的及时签订是分不开的。

尽管如此。中国和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所签订的第一份条约在后人看来多少有些过于戏剧化了,著名历史学家弗里达克斯博士曾经这样评论道:“在此之前打得你死我活的两个敌人,此时却互相把后背完全交给了对方,只是偶尔时不时的转过头。警惧地打量着对方可以说,历史的幽默正是如此

西伯利亚,新尼古拉耶夫斯克郊区。

神情疲惫的苏俄红军骑兵连长弗拉索夫在自己防守的阵地见到了不远处,一小队中国骑兵正向这边走来。

弗拉索夫率领自己的部下警惧地迎了上去,他注意到这些中国骑兵一个个神情怡然自得,他们的可怕的冲锋枪都斜椅在背上,正以一种十分轻松的状态走向苏俄骑兵,为首的一名中**官手中拿着一面赤黄双色龙旗,正迎风招展着。

举着红旗的苏俄骑兵和举着龙旗的中国骑兵里面走到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