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部分 (第1/4页)

特勒要求突尼斯的各港口和空军基地交予轴心国部队使用,赖伐尔满口答应。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在随后的几天里,德军和意大利军队进入了突二汕小击国海空军慕日下午,德国飞机开始飞抵突尼从。日起,运输量开始成倍增加,坦克、大炮、运输车辆和军需物资也由海上源源不断的运到。

此时登陆成功并向前推进的盟军部队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却遭到了法军的坚决抵抗,此前所作的种种外交努力随着隆隆的炮声而灰飞烟灭。现在北非的近口万法军一在摩洛哥约照田人,在阿尔及利亚有联四人。在突尼斯有凶。人一已经完全成了盟军的敌人。尽管法军兵力较为分散,但是他们的抵抗却给登陆的盟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法军还得到了就近赶来的西班牙军队的支援。而德军随后展开的快速反击更令盟军焦头烂额。

德军没有象盟军那样在等候集结足够发起进攻的兵力当中浪费时间,他们以其特有的敢打敢冲的猛劲以少得多的部队展开了进攻。

尽管盟军部队的人数要比德军多得多,但是德军那种凶猛的势头给盟军各级军官造成了错觉,使他们认为德军力量非常强大。德军装作兵力一阵多似一阵的佯攻取得了很大成效。盟军先头部队在德军的不断进攻中止步不前。德军只动用了手中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组成的小部队就取得如此战果,可以说是集用疑兵战术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盟军部署的夺取法属北非的攻势很晚才得以大面积展开。而在这段时间内,兵力薄弱的德军已增加了两倍。盟军相比于轴心**队兵力上的优势,因为盟军龟速的集结和展开而大为缩水。在登陆行动最初阶段的紧要关头,盟军却如此的“谨慎从事”比之德军敢于硬拼的猛劲。显得蠢笨之极。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这一次想到一块儿去了”孙纲放下了手中的战报,对身边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文恒说道,“只是他们打得实在是太差劲了。”

“他们现在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靠“数量,来换取“质量文恒说道,“这种用人和装备物资往上堆的打法,虽然残酷。但却非常有效。”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让他们这么堆下去的话,德国很可能会支撑不住?”孙纲从文恒的话里听出了什么。立刻问道。

“现在的战争不仅仅是军事的较量,而是整体国力的较量。”文恒说道。“欧洲大部虽已为德国控制。但德国政治经济有先天不足之处,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恐怕是挡不住美英苏三国的联手进攻的。”

“你这么看?”孙纲微微一愣,“德国已经控制有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两亿多人口。听命于德国的欧州盟国另外拥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七千八百万人口。这些新占据的土地和盟国。加上从犹太人手中夺来的大量物质财富,使本来就拥有强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德国在人力和物资资源上已经可以说立于不败之地了,为什么你会认为德国挡不住美英苏三国的进攻?”

“德国并不缺乏资源和人力。问题在于。以高效率著称的德国人是否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文恒说道,“我觉得,德国的组织管理机构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经济方面我和你文靖平比差得很远,你就和我详细说说吧。”孙纲饶有兴趣地说道。

“现在的德国的统治基础是建立在希特勒先生和军人、工业家集团的妥协与合作之上的。虽然希特勒先生拥有超越这两个利益集团的个人权威。他领导下的国社党却还没有完全控制住德国的经济基础和军队集团。为了尽可能的让军人和工业家们听话。利用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这就造成了权力的分散。”文恒解释道,“而在战争经济体制方面,德国的军事工业不仅管理无序,而且没有充分动员。因此未能实现经济的集中领导。工人人数因为军队动员而下降。而在如此需要人力之际。希特勒先生却还在鼓吹他的种族优越理论,这无疑将导致工人的进一步减少。据我们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为德**事工业服务的德国工人总数最多也不超过六百万人。而且工厂里还在实行着一班制。在战时条件下,民用工业和居民消费仍然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希特勒先生的这个“宽度军备。的政策,其实是非常有害的。”

“虽然他一直说“要大炮不要黄油”可事实上,总不能真的一点“黄油,都不要吧?”孙纲明白了文恒的意思,笑着说道。

“我只是从我这边的角度看问题。难免流于片面”文恒笑着说道”您和希特勒先生一样,还要从更多的角度看问题,我把我的想法说出来。是为了给您提个醒,呵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