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部分 (第1/4页)

在北京的华夏国家科学院,陆军元帅张作霖和段祺瑞也将一枚枚金质双龙宝星勋章授给了钱厚中、钱纪臣、陆韬文、邓皓铧等为“大杀器计划”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当张作霖将勋章授给了科学院院士虞珉之后,白发苍苍的老元帅竟然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了这位为国家工作隐姓埋名多年的核物理科学家,表达自己内心的崇敬之情。

而此时,远在新加坡的叶欢,听到胜利的消息传来之后,又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一边在黑暗中放着贝多芬的那首“命运”,一边大口地呷着从英国人那里缴获来的优质红酒,那天晚上,他头一次醉了。

此时,整个华夏乃至亚洲大陆,到处都是走上街头欢庆胜利的人们。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欧洲各轴心国,也出现了同样的情景,只是有一些人,并不象街头的人们那样高兴。

尽管已经是深夜,但在柏林的第三帝国总理府,却仍然是灯火通明。

此时的希特勒正在和第三帝国的高官将领们开怀畅饮(希特勒本人是素食主义者,也不喝酒,但他在请客的时候,还是注意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的)。

对于许多德**政要员来说,从1944年秋天开始,受东线战事失利的刺激,他们的元首已经同过去大不一样了。亲自掌管军队的他变得沉默和孤独,平日里把自己圈在一个由女秘书和文职人员组成的小圈子里,讲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说一些逗不起人笑的笑话。他长期失眠,改成夜间工作,害得别人陪着他脑重加铅。他处处计较小事,关心慕尼黑人的滑雪问题、自己墓碑的式样和他的爱犬郎迪的训练,以及柏林发生政变时的应急后备计划。在军事会议上,他死不放手,亲自过问一个连的位置、一辆装甲列车的调动和一门火炮的自动装置。他自己把自己累倒,却连夜设计一种在未来才能使用的宽轨铁路。他在得知美国被中国使用原子弹击垮后,变得越来越固执而自负,肝火也越来越大,不再象以前的从善如流,而是不愿意听任何人的建议。他象是对当下世界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的现实故意视而不见,只是不断的重复自己的老套路。

此时的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已经又一次的站在了顶峰之上,但对于他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他似乎本能的怀有一种恐惧,象是害怕它们会在自己的眼前立刻消失。

“今天还有一个好消息,我的元首。”海军元帅雷德尔说道,“在大西洋,我们和那艘中国潜艇会合了,他们将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都带来了。”

“太好了。”希特勒点了点头,“那就是说,我们也快有原子弹了。”

“中国人一向讲信用。”戈林元帅放下手中的刀叉,说道,“我原来还以为,他们不一定愿意把这么重要的秘密告诉我们。”

“不过,据我们的科学家对发生在美国的爆炸的相关资料进行的分析,中国人在美国使用的,很可能是另一种威力超过原子弹的武器。”希姆莱看了戈林一眼,意味深长的对希特勒说道,“所以我们不能把中国人送给我们原子弹的技术资料和材料看作是一种慷慨的表示。”

“你怎么知道那不是原子弹?”戈林对希姆莱的话感到有些不爽,他忍不住问道,“是哪一位预言家告诉你的?”

听了戈林的话,希姆莱的脸上现出了一丝怒气,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发作,而是露出了一个轻蔑的笑容,没有回答。

“党卫军的科研机构拥有德国最为优秀的科学家,”希特勒说道,“我相信我们也能很快拥有同样的武器。”他象是想起了什么,有些恼火地说道,“当初也不知道是哪些混蛋竟然暗杀了海森堡,如果他现在还活着的话,我们很可能会先于中国人制造出原子弹。”(希特勒当然不知道,海森堡如果活着,德国也未必能先于中国拥有原子弹。在另一历史时空中,海森堡这位物理学界的帝王在原子弹这幕大戏当中,只扮演了一个极其滑稽和不光彩的角色。)

戈林有些奇怪的看着希特勒,不明白他们怎么突然把大家都不太愿意提及的“长刀之夜”里发生的事在现在这个场合揪了出来。

“是啊,那一天晚上,我们可是失去了好多个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希姆莱接着希特勒的话说道。

“我一直想要知道这些暗杀事件到底是谁干的。”希特勒扫视了一眼大家,说道,“可到今天为止,仍然无法知道真相。”

“事情的真相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总理戈培尔笑了笑,说道,“不过,我们可以推论一下,谁会在这件事情上得到好处,也许就会知道事情的真相。”

“得到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