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部分 (第1/4页)

然将他视为不可缺少的朋友。

哈勒随即召集起了探险队员们,大家开始分头整理装备,准备出发。现在的探险队一共有二十二人组成,这些人个个见多识广文武双全,有的人还精通占星术和星相学等“异能”。本来由印度进入中国的两支德国探险队一共有四十人,但由于英军的堵截和搜捕,损失了一些人,现在已经到达目的地的,全都是党卫军中的精英。

哈勒收拾好自己的装备,最后检查了一下他那枝他很是喜爱一直不肯丢下的STG44突击步枪(作者注:即Sturmgewehr44,StG44为简称。“Sturmgewehr”直译是“暴风雨式的步枪”的意思,德文“Sturm”的本意是“暴风雨”,在军事上“Sturm”也引申为“冲击”、“突击”、“冲锋”等,由于希特勒是一个自认为具有欧洲传统骑士思想的人,同中国的“大司马史”一样,他个人对“勇敢”,“冲锋”和“突击”这类的词语非常有好感),起身率领队伍出发。

和中国的38式突击步枪一样,STG44突击步枪(定型投产时名称为MP44),是现代步兵轻武器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之一。它是最先大规模装备德军的使用了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的自动步枪。由于德**方意识到了德军现有的步兵武器存在的不足,很早就开始着手研制更新式的自动武器。STG44的设计方案最早送到希特勒手中的时候,希特勒对其并不认可。但是军方的有识之士自然比元首更了解STG44的实际意义,也不可能放弃苦心研究近十年的成果,他们仍然把STG44大量生产并且投入实战。出于不违背元首命令的考虑,他们以MP43和MP44(冲锋枪的编号)的名称,通过了元首的批准。果然MP43在对苏作战中表现突出,成功压制了苏军的“波*莎”冲锋枪和“莫辛…纳甘”步枪,前线的德军士兵和军官都对其赞不绝口,一致要求增加MP43的装备数量。这些报告送到希特勒的手中之后,希特勒注意到了来自军队对该枪的高度评价,认识到了该武器的优越性。加上他已经知道MP43所用的子弹仍然式7。92毫米口径,只是弹药长度缩短三分之一,这样一来子弹生产线就无需作较大的改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先对弹药问题的担忧。于是希特勒下令大量生产这种突击步枪,并且优先装备东线的部队和党卫军。而哪怕是进入西藏的探险队,使用的也是STG44突击步枪。

除了党卫队的探险队员,哈勒还雇佣了两名当地的向导,向导将带领他们前往“圣湖”,寻找“红庙”。

向导是一对年轻的藏民夫妇,丈夫叫丹吉,是一位身材高大面容憨厚的青年,妻子叫卓玛,是一位有着大眼睛圆脸蛋的漂亮女子,可能是由于劳作的关系,她的手脚显得有些大,因为她的皮肤略黑,队员们私下里称她为“黑珍珠”。

这对感情甜蜜的小夫妻刚结婚不久,由于他们从小都是在这一带的牧区长大的,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异常熟悉,而且有着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因此在哈勒率领探险队到达这里之后,当地的旅游部门就给他们推荐了这对小夫妻做他们的向导。

藏地的蓝天白云暂时的驱散了哈勒等人因为柏林发生的政变带来的阴霾,进入了雪山的哈勒望着周围的美景,心情不由得变得十分舒爽。

天空中,一轮火热的太阳将地面的积雪照得有些晃眼,天空一片碧色,蓝得象是要滴下水来,哈勒看着美丽的天空,不由得发出了深深的感叹。

“我记得中国的文献古籍当中有这样的记载,一位中国宋朝的皇帝在梦中看到了蓝天的颜色,他完全被这种美丽的颜色所倾倒,他醒来后下令工匠烧造出一种这样的颜色的瓷器,就是为了留住自己的记忆。”哈勒说道,“我想,他当时在梦中看到的颜色,也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我在元首的官邸里看到过这样的瓷器,它们的颜色美极了,据说是‘中国皇帝’的赠品。听说戈林也有一套。”奥夫施奈特说道,“这些瓷器是中国景德镇的工匠利用现代工艺烧制的,几乎和古代的制品一模一样。”

哈勒听了奥夫施奈特的话,又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元首,心下不由得一阵黯然。

探险队在向导的带领下一路向前,所有的人都骑在从当地藏民手中雇来的马上,只有弗兰肯斯坦不愿意骑马,而是步行走在队伍当中。

在越过了几道山岭之后,抢险队来到了一片高地之上,丹吉指了指远处,用藏语说了一句,哈勒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心中立时一阵狂喜。

出现在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