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朱植道:“哦。今日感到有些累。”

白术笑道:“恐怕是心累吧。”

朱植淡然一笑:“看出来了?”

白术道:“嘿嘿,这么长时间了,你什么时候快乐,什么时候忧愁。妾还不知道吗?怎么?舍不得吗?”

朱植摇摇头道:“不是,只是,唉……”

白术道:“临来前,姐姐吩咐妾跟你好好聊聊,陪你散散心。怎么妾觉得你好像没有以往开朗了?”

朱值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何能开朗?”

白术道:“不是刚刚取得一场大胜吗?辽东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夫君何必担忧?”

朱植道:“正是因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wap;z…z…z…c…n.c…o…m更新最快。所谓木秀于林,这次辽东大胜,父皇反而撤了辽东两个卫。不正说明问题吗?”

白术道:“这些事情,妾一个女人家不懂,只是记得夫君那时说过。尽心尽力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妾十分欣赏夫君这种胸怀。何必为了一件小事耿耿于怀。”

朱植道:“这不仅仅是一件小事,这说明朝廷对夫君的一种看法,我检讨了这两年来辽东地发展。我也觉得的确有些操之过急。我是一心做事,可是别人未必这么想。在这个时代尽心尽力做些事总是那么难。”

朱植越说越激动,白术却一言不发,只是安静地在一旁聆听,轻轻地抚摸着朱植的背脊。等朱植说完,白术笑了笑道:“殿下离开京城也四年了,是不是该回去给皇上和母妃晋寿呢?今年可是皇上七十大寿。”

朱植疑惑地看着白术:“你是说进京?”

白术道:“是啊,做儿女的孝道为先,夫君就藩之后再也没回过京城,一不尽孝,二也会给居心叵测之徒有机可称。你说是吗?”

朱植立刻想通了,一拍脑门道:“呵呵,没有想到,真地没有想到,谢谢娘子,谢谢娘子啊!”

洪武三十年的夏天,东海的海神特别容易动怒,动不动就送来丰富的水气。海面上生成的台风,旋转着杀向内地,狂风暴雨肆虐江南大地。各处纷至沓来的水灾奏报,让朱元璋头疼不已。快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登上这个宝座也已经足足三十年了。下面的礼官在筹备秋天皇上七十大寿之时,都在私下里嘀咕什么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朱元璋苦笑着摇摇头,近年来他突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以往一天的奏折到晚饭之前就能批阅完毕,自己还有闲工夫到妃嫔那里听听歌,看看跳舞。可现在呢,老啦,不中用了,每天不到二更时分是完成不了这些事情的。

此时窗外正在打雷,一股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天气格外闷热,远方隐隐传来几声闷雷。朱元璋站起来揉揉酸涨地眼睛,推开窗户,一股清凉的风灌入房间,让疲惫的神经顿时松弛了不少。

门外值班地侍卫突然看到窗户打开,连忙过来查看,猛地见皇上正在窗前,连忙跪倒。朱元璋的兴致被人打扰,心中不快道:“看什么?就知道没事找事。”侍卫们吓得捣蒜般磕个不停。看着这些人可怜样,老朱叹了口气,摆摆手示意他们都下去。

唉,如果她在该多好,当年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也是这样地时候,也是这样的天气,在战前军事会议结束后,自己与夫人泛舟湖中。雷雨倾盆之下,对力量悬殊仍然忧心忡忡的他酒杯打在桌上,是夫人,静悄悄为自己满上一杯酒,然后平静地说:“打输了不要紧,妾随你回淮上,再招五百子弟东山再起。”

朱元璋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将酒一饮而尽,拉着夫人地手在风雨中哈哈大笑:“好,有夫人此言,元璋平生无憾。”

想到马夫人。朱元璋总是那么温暖,如今她正在东郊孝陵之下等着自己,而且这一等已是一十五年。秀英,快了。自己也差不多到时候了,咱们差不多该见面了。一想到自己春秋已高,朱元璋不禁又叹了口气。虽然在他看来,通过这些年地努力,那些能威胁到大明江山的元勋旧部已经剪除得七七八八,边疆上又有几个儿子在,固若金汤。自己一手创建下的朝廷制度,自觉得也天衣无缝。

可是自己为孙子铺好的路,他会不会行差踏错?这个柔弱地允能不能挑起着万里江山?想起这个朱元璋心中一阵难受,他又叹了口气。坐倒在椅子上,最近叹气的时候越来越多,是不是因为自己越来越老?

正拿起一份奏折准备批阅。外面急匆匆响起一阵脚步,门外太监唱名:“皇上。锦衣卫指挥使屠毅求见。”

朱元璋心中不禁一凛,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