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 (第1/4页)

嬴政摇头,“客从主便,寡人今日不以大王之身自居,只是入营探望之身,仲父,还请上座。”

嬴政毫无架子,一众将领顿生好感,尤其是常年作战极少有机会接触秦王将领,“如此,吕不韦唯有从命!”

嬴政来到主位下方位置坐定,众人方才依次坐下,吕不韦道:“算算时日,离开咸阳已两年有余,城内情形如何?”

“仲父挂念,一切安好。”

吕不韦点头,“如此也便放心,大王为何突然来此?”

嬴政眼珠一转,早就料到吕不韦必然有此一问,“久居王城,想到仲父还有诸位将军为国征战,嬴政已经成年,自当效仿先祖披甲上阵杀敌。”

吕不韦淡然一笑,“上阵杀敌自有老臣效命,大王只需坐镇咸阳,咸阳不乱,秦国可保无忧。”

“咸阳?”

吕不韦点头,“不过是老臣随意一说而已,大王不必放在心上。”

吕不韦确实有所指,今日手握重权不代表什么,咸阳城内风云变幻,赢氏族人,赵太后嫪毐,还有便是新王势力,彼此间若能形成平衡之势最为妥当,可以彼此制衡,一旦其中一股势力做大必然威胁其他势力,难免引起动乱。

“乱军一事,仲父可有决断?”如此同样是嬴政此行目的,乱军一日不平一日无法安心,恰如前文提到,吕不韦势力再大同样是外人,老秦人绝对不会允许外人真正当权,这一点吕不韦同样清楚,乱军不同,拥立成姣,大有取代之意,国无二主,终究要分出胜负才行。

“大王放心,以老臣之见,乱军已显危机,粮草不足为继,只要再托一段时日,乱军必然分崩瓦解,到时可不费吹灰之力。”

“一段时日又是多久?”

嬴政话语中透出一丝不满,大帐内气氛同样变得紧张,蒙恬等人不由得暗自为吕不韦捏了一把汗,更是敬佩嬴政之能,年纪尚轻条理清晰,最主要的是眼神中透出霸气,唯有王者才能拥有。

“最多半年!”

“半年,倒也不长,仲父是否清楚,赵军趁我内乱之机连续灭掉韩、魏、齐,如今大军直指燕国,若再灭燕,赵国疆域人口将超秦,甚至远在昔日强楚之上!”

随着赵国强势崛起,天下人目光落在秦、赵身上,楚王只图享乐连连被秦攻克早已不复当年,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天下谁属,秦、赵必有一场巅峰对决。

吕不韦叹口气,从一旁拿起竹简,用手轻轻掸去上面灰尘,“大王,看过便知!”

嬴政接过,打开竹简,眼中透出神采,竹简中所写正是吕不韦费尽心血制定灭赵方略,第一步,趁赵攻打齐国之机大举兴兵,三路其发先夺长平,控制赵军门户,进而大军直接灭掉原韩、魏之地,等于直接将赵国中间斩成两段,首位无法相顾,前方尚有齐国大军,如此赵军必败,最后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合围之势一举困死赵括主力,此次与长平不同,赵军离开邯郸等于彻底失去补给能力根本无法与秦相抗。

“仲父,既有此法为何迟迟不肯发兵?”

吕不韦叹口气,“并非吕不韦不为之,当日方略有成,怎想大王病重,丧期不易发兵,接着乱军四起,无奈只得搁置,不仅大王担心赵强大威胁秦地,吕不韦同样如此!”

嬴政点头,“以仲父之见,燕国可以维持多久?”

吕不韦叹口气,“燕王丹倒是有些作为,可惜燕国积弱已久,面对齐国尚有自保之力,如今赵国声势正强,恐无法撑过半年!”

“如此说来,岂不是内乱未平之时,赵国已经彻底灭掉四国。”

“可以这么说!”

一众将领纷纷小声议论,秦早有灭六国之心,采取远交近攻之法,近邻楚国实力大为削弱,韩、魏同样退出强者之位勉强自保,不想反而给了赵国可乘之机。

蹬蹬蹬,一人快步跑入,“大王,相国,探子回报,东西两营兵马同时调动。”

“终于来了!”

吕不韦站起身形,眼神中透出杀意,“众将听令!”

一声怒喝,一众将领齐齐上前,目光完全落在吕不韦身上,足以看出吕不韦在军中地位,嬴政坐在一旁看得清楚,这一刻几乎没有人将自己这个王放在眼里,吕不韦何等聪明,“大王,可有训示?”

“全听相国安排!”

“将领各自回营,依靠工事坚守不出,精锐时刻备战,待时机成熟全力出击!”

“喏!”

众将领命而出前往营地调集兵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