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看着刘氏离去,易峋才问道:“娘这是怎么了?”

秦春娇当然不会跟他提起那件事,便含糊说道:“就是累着了。”

夜间,秦春娇侧身躺着,闭着眼睛,却毫无睡意。

娘显然是喜欢那个人的,嘴上说着连样子都记不得了,却把那人的名字记了二十余年,一问就在嘴边上。

自己的母亲有了喜欢的人,她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她从来没有过的经历。

她似乎该替母亲高兴,可是也正如母亲所说,谁知道那人现如今是个什么情形。如果家里已经妻妾满堂,儿女遍地,那还不如不碰上。

朝廷正三品大员,又是四旬的年纪,独身基本已经没可能了吧?

但母亲,似乎不能轻易割舍。这种心情,她是明白的,她对于峋哥不也是如此么?在相府里的那几年,她早已断了盼头,却从没断过对他的思念。

她轻轻转了个身子,便听见身畔低低的一声叹息,母亲也没睡着。

刘氏果然没睡,她睁着眼睛,看着窗纸上朦胧的月色,白蒙蒙的,是个好夜。

他走前的那天夜里,也是这样的月色。

他说天一亮他就要走了,但是他会回来的,报答他们。

月色里,他的脸不甚分明,然而那如山岳一般的高大身形,却深深印在了她心头。

这一走,二十年没有回来。岁月更迭,时过境迁,他的相貌已经模糊不清,但那夜里他说过的话,犀利的眼眸,冰冷的口吻,她却怎么都忘不掉。

少年情悸,动辄就是一生的刻骨。

在这二十多年水深火热的日子里,几次撑不下去时,她也会想起他来,甚至于有些怨他。

然而,他其实也没有跟她承诺过什么,当初他说的只是报答,并没有许下什么。

也许,一切都只是她的一厢情愿,自作多情。

不过,刘氏已经不再是怀春少女,这样的心思尽管不是滋味儿,倒也不算难熬。

她已经是这个年纪的人了,宝贝女儿长大成人,且已有了良配。余下的岁月里,她只想和女儿女婿一起安享天伦,往后再尝一下含饴弄孙的乐趣,便足够了。

第83章

那个人,终究是没有来。

刘氏收拾起了这段心思,只当是平静生活中的一段波澜。

到了后日,赵三旺要回下河村了,秦春娇母女两个打算进京去接他,也顺带进京去瞧瞧。董香儿听说了,也要跟着去。横竖也是不做生意,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三人乘车一道进了京,便先奔杏林春而去。

找到了地方,一进屋子,赵三旺一个人在床沿上坐着,一些铺盖行李已经卷裹起来扎好了捆放在地下。

他一见三人,连忙起来,说道:“大娘和嫂子咋来了?”说着,瞧见了董香儿,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搔头笑道:“你也来了。”

董香儿上前看了看,说道:“都收拾好了?”

赵三旺点头:“都是大哥、二哥帮着收拾的,也没啥东西。”

董香儿又说道:“可别落下啥了。”

赵三旺说道:“不会,都收拾了。”

董香儿不信,走到床铺边,往枕头底下一掏,摸出来一件男子束发用的网巾,便递到了赵三旺眼前:“这是啥?还说没落下东西呢,丢三落四的,没人看着怎么行?我才给你织的,就这样扔了不要了?”

赵三旺嘿嘿一笑,说道:“三姐,我哪儿敢,真是没瞅见。想是昨儿晚上睡觉,塞到枕头底下忘了。”

董香儿瞅了他一眼,嗔道:“咋不把你自己个儿给忘了?”

秦春娇在旁瞧着,听出些话里的意思,不由问道:“怎么,三姐你也进京瞧过三旺?啥时候的事?我咋不知道。”

董香儿和赵三旺顿时一怔,各自哑了,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没了话讲。

秦春娇看着这俩的样子,不由挑了眉。

董香儿到底泼辣些,又怕赵三旺说走了嘴,便含糊了过去。

正巧这时候,易峋结了账回来,便说可以走了。

一行人出了门,同程馆主告辞,便离了杏林春。

这时候还早,回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因为大伙都是难得进京一趟,便想在城中逛逛,不急着回去。

秦春娇说要往鸣春茶楼去一趟,见个人,易峋答应下来。

易嶟则说要往山货店买些杂物,和他们不一路,便自行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