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玉面城身后就是玉陵城,那是大周北境最重要的一座城池,不容有失。

情势迫在眉睫,要战要和,都得马上决定下来。

说到派哪位将军,一众武将,几乎都把脖子往后缩了缩。

玉陵城地势十分险要,于大周具有重大的意义,少了这一座城,后头一大片城池都有危险。

它就像是围棋上的星一样,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就连大周的历史上最骁勇善战的卫大将军,都死在了这里,还有谁敢去?

一见众武将这般模样,圣上的眉头越发紧成一团,像一个山包冒了起来。

“诸位武将,有谁愿意自请率军前去,夺回玉面城?”

一排的武将噤声不敢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上前。

气氛一时格外紧张,圣上的脸阴得能滴出水来。

若不是看见眼前这一幕,谁能想到,堂堂大周连个中用的武将都没有了?

啪地一声,圣上一掌拍在龙椅的扶手上。

“好啊,怪不得一个个不想打仗,要求和。大周的武将,都贪生怕死到这个地步,江山能不亡吗?!”

众臣缓慢跪地叩首,“圣上息怒!”

满殿之中,只有两人还站在那里。

“儿臣愿往!”

“臣愿往!”

两道年轻的声音,皆不是从武将之中发出的。

其中一个是詹世城,另一个……

众臣不禁抬头朝前看去,原以为看到的会是宁王这个附议者,没想到——

是晋王。

一个是文官,一个是皇子。

看起来都不堪领军,圣上的面色到底还是好看了些。

总比满朝文武都不敢张口要好。

他朝宁王看了一眼,“宁王,你方才附议詹世城主战之谈,为何不敢主动请缨?”

宁王同众臣跪在地上,听圣上此言,施然起身走到正中。

他拱手禀道:“回父皇,文臣议政,武将带兵。儿臣未曾征战沙场,不敢确定自己堪当此任。但儿臣至少明白,应当怎么做。”

说着朝晋王那处睨了一眼。

“四弟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胆识,儿臣自愧不如。”

是自愧不如,还是嘲讽他没有自知之明,那便不得而知了。

轩辕玦也不恼,四两拨千斤地回击了他这番话。

“好男儿志在四方,文能吟诗作赋,武可骑射弯弓。身为皇子理应为人表率,替父皇分忧!”

没有征战的经验又如何?

他有的,是天赋。

圣上最后看向詹世城。

“詹世城,那你呢?”

他道:“微臣原是武将世家出身,身居京兆尹之职多年,断了不少案子。但在微臣的心中,时刻不敢忘兵法布阵,整军带兵。只要圣上应允,臣敢即刻率军前往北境!”

两个人都胸有成竹,宁王在旁听着,笑而不语。

他正希望,这两人一同前往北境就好了。

圣上听在耳中,不置可否,连一丝表情也没泄露。

他摆了摆手,宽大的袖子一拂。

“容朕好好考虑,散了吧。”

这是确定要打了,只是让谁去打,圣上还没有想好。

李照人拂尘一甩,朗声高唱。

“退朝——”

眼尖的大臣们便发现,退朝之后,李照人又请了几位大人到御书房议事。

都是像沈太师这般德高望重的臣子,里面没有晋王,也没有宁王。

散了朝之后,晋王和詹世城理所应该地走到了一起,探讨着关于楼兰和玉陵城之间的关系。

恒王原想上前同晋王说几句话,见那两人谈得热火朝天,一时不便打扰。

他一转头,正好看见宁王。

“哈,三弟今日好生威风。怎么光用嘴威风了,父皇一动怒又跪了下来?”

他自然是不敢请旨上阵杀敌,可宁王说得那般慷慨,结果还不如晋王,真叫人看不上。

宁王朝他看了一眼,目光中带着狠色。

恒王吓了一跳。

这个从前一直跟在太子屁股后头,面上挂着谦逊温和笑容的三弟,好像突然变得很不一样。

自从太子成了福王,那些残存的势力投向了他,他就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从前的谦逊温和,变得暗藏锋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