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大凡喝酒,总需有个说法。”梁锦棠明明就一脸恨不得抢过来就喝光的样子,却硬生生就忍着,非要明明白白说清楚。

于是,那傅二姑娘便坦荡大方地直抒胸臆:“青阳傅氏二姑娘,今日诚邀梁三爷私奔,不知梁三爷,跟是不跟?”

“梁三爷他,自是要跟的。”

这是他等了许久的,一生至死的邀约。

50。第五十二章 终章

望岁九年四月二十六; 傅攸宁于光禄府议事厅毒发,吐血倒地。京中医者皆束手无策。

四月二十七,德高望重的杏林名家、扶风梁氏家医褚鹤怀称,傅攸宁所中之毒; 或需寻访遁世名医方有一线生机。

四月二十八,光禄羽林中郎将梁锦棠上表请辞; 朝野哗然。

四月二十九; 圣主面召梁锦棠密谈后,准奏。

四月卅日寅时,一辆马车自帝京东城踏月而出。

十里长亭前有送行人恭候多时。

齐广云将装了解药的锦盒递给梁锦棠; 笑道:“那年她来时; 京中几乎无人关注; 如今她离去; 倒轰动一时了。”

梁锦棠笑意温柔地转头望向马车内沉睡的人; 再转回来看向齐广云时; 目光带着锋利寒冰。

当齐广云猝不及防地挨了一记暴击后; 梁锦棠才笑着扬了扬那装着解药的锦盒:“就不谢了。”若非这混蛋,傅攸宁也不会带着一身的毒过了这么多年。

谢他?没当真砍死他,已算梁锦棠替傅攸宁留的同门之谊了。

齐广云抬以手背抹去唇角血迹; 不恼反笑:“这,本也是我欠她。”

当年是他诓了傅攸宁替他试药。

他那时带着满心戾气的恶意; 却未想到这世间真会有这样傻的人。便是拿自己的命去成全别人; 她也无畏; 全无半点犹疑。

“那个邹敬; 你交出去了么?”先前萧擎苍自河西将邹敬秘密押送过来后,梁锦棠便将人转手给齐广云。

齐广云长长叹了一口气,低声道:“已转手给了南史堂,也向南史堂示警,不过……他们仍心存侥幸。”

南史堂那些蠢货,即便邹敬死了,可他做过的事有迹可循,既绣衣卫查得到,梅花内卫终有一日也能查到。

若真相被揭开,南史堂在京中各处职位上安插的人,至少有一多半要被连锅端。可便是这样,南史堂的人仍旧固执到风平浪静。

梁锦棠蹙眉,压低嗓音轻道:“邹敬发现的那段史料,一旦泄露,必有大乱。”

“我明白,”齐广云浅浅笑着,眸中有些伤怀,“眼下我得到的消息是,今上已密令梅花内卫在暗里追查邹敬案,南史堂的人固执不听劝,我也只好……就如你说的,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以今上的谨慎多思,这场风暴无可避免,偏那些待宰的羔羊就爱那份引颈就戮的壮烈。

见梁锦棠像是想说点什么,齐广云打断他:“京中这些事自有我善后,你们尽快离开。带她回青衣道去,这头的消息我会派稳妥的人传回来。”

数百年来,史家弟子所行的这条路之所以让人心生敬畏,本就是由许多不为人知的飞蛾扑火堆叠而成。

前路还长,愿你们始终不要放开彼此的手。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愿江湖再见。

*******

望岁九年冬月十七,青衣山下。

“傅维真!”

一声怒气冲天的娇喝自前院炸响,回音不绝于耳。

“振聋发聩啊……”

前几日刚过十岁生辰的傅维真死死拿背抵住书房的的门,羸弱的身躯瑟瑟发抖。

初夏时傅攸宁与梁锦棠离京时,齐广云将解药交给她,并告知且等候他那头的消息,于是两人相携回了青衣道,便在这青衣山下落脚。

一时也无大事,傅攸宁便只管出入师门藏史楼借些书册,成日埋头苦读,将从前未学懂的东西一一重头再来过。

财大气粗的梁三爷倒是买田置地、建宅起楼,忙得不亦乐乎,一副就此落地生根的架势。

最叫她意外的是,母亲与傅维真也被一并接了过来同住。按梁三爷的说法,一应田宅全姓傅,母亲与傅维真便没有在外独居的道理。

傅攸宁本担忧与母亲相处会稍有尴尬,可同住半年来,虽并不特别亲近,却倒也无冲突,也算家宅安宁。

若没有书院先生们三天两头登门痛诉傅维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