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 (第1/4页)

一个分权的、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国家,是不太容易把国民的战争情绪鼓动起来的。一个集…权的、贫苦的愚民占大多数的国家,相反倒比较容易把国民都鼓动起来,勒紧肚皮搞“总体战”。因此对大明来说,此次战俘危机,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总之不管是大明zf选择哪一条,一定要让全国上下都对北清人神共愤,最好能达到年初南京保卫战那种程度。当然,不太容易。不过有总比没有好的多。

张照先笑道:

“呵呵……都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看来诸位真的是都有很好的政治眼光……沈阁老说因为这件事,越早北伐越有利,应该也就是这个意思……”

……

经过了一下午的讨论,最后基本确定,对北清的战争应该于3年0月份,也就是两个月后开始。这将面临冬季作战。但是这对明军来说也有个好处。在冬季,华北、西北一人多高的“青纱帐”没有了,真正实现了“一马平川”,而且公路以外的土地也基本硬化。这对明军的机械化、摩托化军团的优势发挥将是不可估量的▲因为所有的田地里都是光秃秃的,地面的清军无处藏身,明军的空中优势也可以发挥到最大。

说起来只有两个月,但是大明帝国实际上从去年十二月份就在战争准备,一直没有停。到了现在,大半年战时经济体制和扩军备战,已经能够峙帝国搏一下的了。况且两个月后,长江防线会加固得更加坚不可摧。这也是种大多数将领决定搏一把的原因。

我军占绝对机动优势,最多进攻不顺利,不太可能被清军大面积围而歼之◎一真的发现短期之内达不到战略目的、有拖成持久战的可能,那么退回来就是。反正清军不太可能突破长江防线打到家里来。

大致时间定下来了‰到两个月之后就要收复故国、北定中原了,祖祖辈辈没能实现的梦想有可能在自己手里完成,每个将领都显得非常兴奋,同时肩上也感到沉甸甸的。无论是老将领张照先,还是年轻将领如向小强,都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我们就这样决定了?这是真的么?

' '

第153集 两大阵营

从8月3号开始,南京首辅大臣官邸前,出现了另一股集会者,并且迅速壮大。到了8月4号,人数已经接近一万。虽然只有“前清俘虏”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这股集会者的气势、以及人气,都远远盖过了他们。

这些都是那几千明军战俘的家人。他们在前两天的时间里在各地组织起来,乘火车汽车开往南京,为了自己的儿子、兄弟、丈夫、父亲而泣血请…愿。

这些“亲友团”们到底是在大明土生土长的人,对公众集会的游戏规则也非常熟悉,一来到就先去了警察局注册。只不过这个注册并不是为了让警察局批准,而是一旦注册之后,警察就会为你这个集会提供全程保护,在你申报的时间段和地段内,就只有你这个团体可以集会,你的反对者或者其他主题的集会都不允许了。这也能够防止不同派别的集会者打群架,引发街头暴力。

但是那些初来乍到的“新公民”不懂得这些,什么都准备了,就是没想到去警察局注册,结果自己是先来的,地盘却被人家“抢注”了。

警察们也明显地站在“大明士兵亲友团”一边,很不客气地把“新公民”们往一边驱赶,要求他们至少让出一半地方来,给“大明士兵亲友团”坐。那些前清大兵们骄傲地直着脖子,振振有词,拿着《大明宪法》在警察眼前晃,问警察们想干什么,懂不懂规矩,竟敢践踏大明公民集会的神圣权利。

但是人家警察直接拿出一本《大明公民游…行集会法》,告诉他们:本来该把你们全部撵走的,现在看你们是先来的,只让你们腾出一半地方已经不错了,不懂还唧唧歪歪的。

三言两语就把这些粗大兵噎得直翻白眼。不少爆脾气的当时就想干架,但马上就被同伴按住了。他们知道,现在大明上上下下都在看着他们呢,一定要让大家都接受他们就是大明公民,而不是愚昧蛮横的北清大兵≈在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自己不占理,要再跟警察干起架来的话,那对自己更不利。一旦大明上下还把他们看作北清大兵,那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送出去,换自己人回来。

三万多“新公民”抱怨着,抬起屁股往东移动了一百多米,坐得更挤了,而且离首辅大臣官邸大门更远了≡面的“大明士兵亲友团”便很有秩序地开过来,占领了空出来的地方。

由于两边的人数都十分众多,而且情绪明显对立,所以更多的警察调派过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