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部分 (第1/4页)

29亿明洋,相当于大明935年财政收入的两倍∩于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大大缓解。

……

当然,如果那些没封到爵位的大清龙子风孙不甘心头上只顶着一个“公民”头衔,而且手里又有钱的话,那么大明皇室也允许他们花钱购买爵位,最高能买到伯爵。当然仅仅是一个贵族身份,没有年金。产品分为“世袭”、“递降”、“不世”三种规格。

第一种属于“永久产权”,只要买到手了,这个贵族头衔可以世世代代原封不动传下去。但是也最贵。一个世袭的伯爵要上百万。

第二种属于“有限产权”,虽然每传一代都要降一级,但如果是伯爵的话,也可以传上三代。这个就便宜多了,一个伯爵二十几万就拿下了。

第三种属于“终身产权”,只限于购买者本人使用,不能传与后代。这一种最便宜,一个伯爵也就是十几万。

这个计划,是老财迷郑国撺掇外甥女搞出来的。不但满清皇族可以购买,而且民间的有钱人也可以买。卖爵和卖官不一样,卖官是出卖国家的公权力,危害极大▲爵位只是一个高贵的头衔,并不掌握任何公权力,对社会没有任何损害▲且卖得的大笔收入,还可以补贴国家财政,弥补因为新增添那么多年金贵族而产生的损失。

郑国估计,因为刚刚灭清,那些有钱的前清贵族和阔佬们都还惶惶不安,只会尽量低调,不会去干招风的事,短期内谁也不会去花钱买什么爵位。但是时间长了,比如几年后,他们发现没人来找自己麻烦、重新充满安全感了之后,他们的高心气儿和虚荣心就会重新膨胀,就会有强烈的重振社会地位的欲…望。这时候,那些待价而沽的爵位,对他们就充满诱惑了。

……

下面该处理满清后宫嫔妃了。

现在紫禁城后宫的嫔妃,除了前朝太妃,主要就是嘉德、广武两朝的。

清宫的嫔妃数量本来定员就很少,再加上嘉德、广武两人当皇帝的时间都不长,也都不太好…色,所以基本上都还是原先的福晋侧福晋,连三妃六嫔都不满员,更不用说下面的贵人、答应、常在了。俩人的妃嫔,除去广武带走的一个皇后和一个皇贵妃,事的一共三十几个。加上前朝的老太妃,也就是五十来个。

嘉德的嫔妃好办,还跟着嘉德生活。当然嘉德皇帝现在已经是燕国公了,他的女人们也不能叫“嫔妃”了,也就都成“国公夫人”了。

而广武的嫔妃和那些太妃就比较难办。朱佑榕做主,每人发给一笔钱,让她们出宫生活。愿意改嫁的改嫁,愿意回娘家的回娘家,有子女的就跟子女……

朱佑榕还担心,这些无一技之长、又嫁过人的嫔妃们出去后,处境会很悲凉。她自己也是女子,想想总是心有不忍,可也没办法,只能尽量多给她们些钱。

谁知道后来证明,朱佑榕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她们曾经“皇帝嫔妃”的身份,不仅没成为累赘,反而成了一笔财富。

那些年轻的嫔妃自然愿意再嫁,而且立刻就成了抢手货,很快就被大明富商豪门争相娶走了。娶回来是“北清皇帝嫔妃”,多拉风啊!

即使是那些年纪大的,也成了中外各大新闻媒体、出版公司、广告公司追逐的对象~方最神秘大帝国的末代嫔妃,现在突然都自由的进入社会了,多么具有猎奇性!简直就是奇货可居!而这些嫔妃出身都是官宦千金,从小所受的教养也都是很好的。一时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她们出书、写自传、做访谈、为奢侈品牌做代言、为电影公司做清宫戏顾问,最不济的也能被富商请去为子女做家教……不仅生计无忧,还都赚得钵满盆盈。

而在此后的几年内,类似《我和广武皇帝不得不说的故事》这类书,一直占据着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当然,这是后话。

……

4月5日,清明节,这天朱佑榕再次率领皇亲国戚们前往昌平,祭扫十三陵◎小强也去了。回来的火车上,朱佑榕靠在向小强的身边,伤感地说道:

“彤啊……我就要回南京了,你还要再多在北京呆一阵子……我们又要分别了……”

向小强也很怅然。他心中酸酸地说道:

“唉……军管会这边,至少还得一两个月……这边还都是人民卫队负责的,讨厌就讨厌在这里。我是人民卫队的头,我总不能把挑子撂给副手,自己一个人回南京歇着吧?那人家会怎么看我ˇ……榕榕啊,你也别太伤心了。我尽量早些回去。”

朱佑榕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点点头,望着桌面◎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