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部分 (第1/4页)

双方你来我往,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把价码定在100万大洋上。然后团长很会盘算,他又主动多给了15万大洋,条件是函谷关守军协助他守关,直到明军到来。

本来他一个团的兵力,不一定能保证函谷关不被人家夺去。这样一来,别人无论如何都夺不去了。

这个军长盘算了一下,欣然同意。这样的话,就等于是第一年的年金要全归自己了。

敲定后,两人哈哈大笑,煞有介事地开酒干杯。两人都有一种“双赢”的感觉。

……

25日早上到上午,先后又有一个团、一个营坐火车抵达函谷关。他们发现函谷关已经被先前的团占领,便联合起来强攻。但是只攻击了一波,狭窄的山谷中躺倒了几十具尸体,进攻者就发现,他们再也指挥不动军队了。原先手下弟兄们嚷嚷着要保自己当镇关侯,嚷嚷的最凶的人,这时候是跑得最快的人。当初手下们的那种狂热尽头,在第一次攻击中,就被机枪子弹打得一点不剩了。

关下的那一个团长和一个营长这才醒悟过来:原来就自己手下这帮人,让他们抢先去“抢关”没问题,要是别人已经抢到了,指望他们浴血奋战的“攻关”,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血的教训”让他们都现实起来,纷纷集合手下的弟兄,掉头向东,投降明军去了。

守在关上的那个团长,此刻后悔不迭:早知这么好守,就不多花那15万的冤枉钱了。

……

中午1:30,函谷关清军看到,东边的宝洛公路上,遥遥的出现了挎斗摩托车和轻型坦克。坦克上飘扬着南明的旗帜。

明军人民卫队的先头部队到函谷关了。

函谷关守军军长已经捞得足足的了,也不敢再刁难明军,立刻下令:各座工事挂出白旗,部队放下武器,排列在公路两侧,等待受降。

明军人民卫队机械化步兵师一弹未发,四平八稳地从狭长幽深、两侧山体遍布机枪火炮堡垒的“函谷”中开过。

下午2:00,明军先头部队通过函谷关。

下午3:30,明军先头部队通过了左侧是崇山峻岭、右侧是滔滔黄河的潼关,正式进入关中。

':'

' '

第45集 传檄定三秦(3)解放母亲河

“明军入关了!!!”

一声惊恐的通讯兵报告,顿时回荡在整个满清统帅部里。()清帝广武听到这声报告,长叹了一声,缓缓靠在椅子里,心中充满一阵凄凉。其他人,从元帅将军到下面的中下级军官,每人心里也都充斥着惊恐和焦虑。

从昨天晚上听到郑州兵团开始解体、特别是看到了南明那份“先入关者为侯”传单电文的时候,他就明白了:明军入关必将发生在几十小时之内。而大清对此毫无办法,无法阻止。

今天,终于听到了这声报告。

广武脑袋靠在柔软的皮靠背上,望着天花板,心中只想着一件事:这场战争,大清输掉一半了……关中,再也不是大清的了……南明,算是在北方彻底站住脚了。

他在想着,292年前,那一声“清军入关了”,是否也是这样惊恐地回荡在这里?惊恐地回荡在这同一个城市里?292年前的那个时刻……那些汉人……他们当初听到这句话时,会是什么感觉?

……

广武摇摇头,坐起来,看着墙上的大地图。他捏捏额头,强打起精神计划着下一步的战略。

随着明军进入关中,整个陕西必将落入明军之手。大清重新夺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少,明军将在几十小时之内,完全控制整个陕南。至于陕北,广武判断,明军倒未必会马上去实施占领。明军一旦拿下了陕南,下一步最关心的必然是东渡黄河、进入山西。陕北战略重要性远比不上山西,而且是几百公里的黄土高原,经济落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环境恶劣,而且再往北还是毛乌素大沙漠和黄河,足以成为屏障。

不过,就算明军一时不去占领陕北,清军短期也没什么希望去抢先占领陕北。距离陕北最近的军队,仍然是明军。清军无论是西北兵团、中原兵团、还是京津兵团,增援陕北的距离都要比陕南的明军远得多。

眼下必须火速增援的,是山西。

昨天夜里听到郑州兵团崩溃的奏报后,广武就判断明军必然入关,而且大清毫无办法,只能眼看着。他当即就做出了“壮士断臂”的决策,紧急下旨,命令立刻炸掉山陕之间的三处黄河浮桥。不惜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