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接下来,摆石为案,立草为香,高勇与赵云并跪与前,高勇首先虔诚地说道:“在下姓高名勇,幽州玄菟郡人。延熹十年(公元7年)十二月生人,今年十五岁。”同时做出对天纺的手势朗声道:“高勇对天纺,愿与赵云结为兄弟,终此一生:有脯享,有难我当。肝胆相照,生死相扶!”

当赵云听到那句‘有脯享,有难我当。肝胆相照,生死相扶’的时候露出了激动不已的神色,显然这些话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是也学着高勇的样子做出了纺的手势,高声道:“在下姓赵明云,冀州常山人。建宁元年(公元8年)八月生人,今年十四岁。在此对天纺,愿与高勇结为兄弟,终我一生:有脯享,有难同当。肝胆相照,生死相随!”

最后二人对视一眼同声道:“我高勇(赵云),今与赵云(高勇)结为兄弟,生死同命,有脯享,有难同当。”按照年龄排:高勇为兄,赵云为弟。

结义之后,赵云将《三十六计》郑重地放在贴心的位置〓人走出树林,赵云看着仍在轻声哀号的匪徒,问道:“高大哥,这些匪徒怎么处理?”

高勇只顾着高兴了却把地上那些被捆得结结实实的十几个匪徒忘记了。来到这些匪徒面前,看着他们那残破的衣服问道:“你们哪些人是农民?”

十几个人异口同声的说道:“我等皆是。”

高勇继续问道:“那为什么不好好在家种地,出来拦路抢劫?”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人气愤地说道:“还不是因为官税太重,我等兄弟数人的田地皆因欠官税被逼卖给地主,那还能种什么地?连老婆孩子都……”说着他们几人眼泪落下。

高勇听着这一切,叹了口气说道:“都是苦命的人!这样吧,今天看在你们没有胡乱杀人的份上,我放了你们,以后不要再做这伤天害理的事清了。”说着转头对下人说道:“取些钱来,每人一千钱。”

看到高勇如此处理,赵云深受感动,为能够与这样的一个好人结拜而感到高兴。随后由赵云带路直奔真定的赵云家。一路上二人言谈甚欢,赵云为高勇的知识和见识彻底折服。

大约走了小半个时辰,一行人进入了一个有着十数间房屋的村落。赵云站在村口指点道:“高大哥,看到那个开着门的院子了吗?那就是我家。”说话间到达院门前。

赵云急奔入内,高兴地喊道:“大哥,小妹,快出来,我给你们介绍我的兄弟。”

这时高勇已经跨入院内。院落不大,却布置得紧凑得体,显出主人的治家之能。赵云从屋内跑着出来,后面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与赵云有几分相似,却比赵云高了许多,刀削般的方脸,显得英俊有力。他身后站着一个扎有两个小辫的小女孩,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院内这个赵云刚刚说过兄弟,嘴角上翘,带着几分顽皮,带着几分可爱。

高勇急忙上前,弯腰抱拳行礼:“见过赵大哥。”

“大哥,你看我没有说错吧,这是我今天结拜的兄弟,姓高名勇。高大哥,这是我大哥,这是我的小妹妹赵青。”赵云高兴地说道。

在赵云互相介绍的同时,赵胜已将高勇打量一边,穿着普通却得体,笑容给人一种和蔼的感觉,相貌虽不英俊却满含超出这个年龄的沧桑,赵胜双手抱拳,口中说道:“不错,幽州高勇果然名不虚传,却是少年后起之秀。哈哈,快请进!”

留下下人在院内整理车货,高勇随兄妹三人进了堂屋。各自落座后,赵云绘声绘色地将两人相遇的经过细细道来。当讲道高勇明知不敌也仍然像对方进攻的时候,赵胜赞许的向高勇点头表示敬意。

高勇急忙摆手解释道:“这个没有什么,勇当时只是想:即便我死了,也要拉几个垫背的。在我的家乡有一句话:宁可战着死,决不躺着活!”

“好一句宁可战着死,决不躺着活!以前常常听闻说辽东人彪悍,兄弟这句话,正是那种男子汉悍不畏死的气魄!”赵胜赞扬道。

这时,赵云起身,庄重地由怀内取出那本《三十六计》交到赵胜手中,说道:“大哥,此书乃是高大各集古今兵法名著±人智慧,更在其师傅指导下所著的《三十六计》。刚才于树林中,高大哥已经将其读给云听,虽只一遍,却已令云获益匪浅高大哥的才华绝非此书所能概括,故此,云自作主张与高大哥结为异姓兄弟。”

古时长兄如父,赵云恭敬地跪下,将《三十六计》捧上。赵胜看向高勇。高勇亦起身说道:“请赵大哥点评!”

赵胜示意高勇坐下,自己走到院内洗手,后用布擦干,这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