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高顺带着张辽向高勇见礼,高勇急忙将张辽扶起,意味深长地说道:“又是一员上将!看来在下真的得好好的谢谢高郡尉了!”

高顺听到高勇赞扬张辽,面上露出了欣悦的神色,说道:“这都是倩儿教导有方。”可是张辽却有另外一种说辞:“哪里,这都是高大哥平日里教我习武还有做人的道理。”看到他们两个人在争辩,高勇和沮授同时微笑,心中已经明白了些什么。

本来在当时的时代,天一黑城门就将关闭不再允许出入,这也是为什么高顺有些焦急的原因。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众人快速向东门奔去。

刚刚离开张倩儿的家,便有大批的官兵赶了过来,将院子团团围住,带队的正是那个赵六!

看到时间紧迫,众人加快了脚步。来到东门时城门已经关闭,高勇见到这种情况大是着急,对高顺说道:“高郡尉,要不要打出去?”

高顺仔细的察看守门士兵的情况,摇了摇头:“不行,我方人数太少,恐怕难以取胜。贸然出击反而遭致暴露。”

沮授也同意道:“高郡尉说的没有错,现在不宜硬攻。”就在几人苦思对策的时候,把守城门的士兵好像发现了这边的异常,紧接着一个军官带着几个兵走了过来。

高勇等人见状纷纷拔出刀剑严阵以待。很快那个军官靠了过来,就在高勇准备发出命令的时候,高顺突然摆手并且将剑放了回去。

高勇正自奇怪,却见高顺走了过去与那个军官相拥。很快高顺带着那个军官过来并且介绍道:“高太守,这位是我的好兄弟宋宪。”高勇一听立刻想起来这个宋宪正是吕布的部将之一,急忙上前见礼。

宋宪说道:“在下已经听说了高兄弟的事情,杀得好,替我们出了一口恶气。不过现在你们必须赶紧出城,刚才县丞下了命令:全城戒严,捉拿高兄弟。”

高顺叹气道:“我也正为此事发愁。”

宋宪一摆手说道:“别担心,听到捉拿命令后,我立刻赶到这里,你们赶紧随我出城。”众人一听喜出望外。

在宋宪的帮助下连夜出了城,直到确定没有追兵后,高勇才让大家就地宿营。众人围坐在一起,高勇说道:“宋队头为了我把职位都给丢了,我们十分的过意不去,不知宋队头将来做何打算?”高顺也用同样的目光看着宋宪。

宋宪回答道:“没有什么,这里的活在下早就不想干了!出来之后,打算到太原去投奔我的兄弟魏续,他现在正在太原刺史丁原手下做事。”

听到魏续高勇猛地想起来这个魏续好像是吕布的妻弟,顺势问道:“宋队头可曾听说过吕布此人?”

宋宪略微点了下头,说道:“听说过,他是魏续的上司≈在也在丁原手下,任书佐。”停了一下,宋宪转头问高顺:“高兄弟要不要与我一同前去?”

高顺看了一眼张辽,摇头拒绝道:“多谢好意,不过在下已经答应高太守随他去玄菟。”宋宪露出了一丝失落的神情,高顺也有些落寞。

高勇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对这宋宪说道:“此去玄菟,在下要处理三个郡的政务,且地处边塞,时畴外族交战,十分需要像宋队头这样的人,不知宋队头能否屈就先做右北平郡的郡尉?这样便可以继续与高将军在一起了。”

高顺显然没有想到高勇会想的如此周到,宋宪也是一愣,毕竟现在他只是一个城门官,郡尉那可是一个相当大的官呢。只见宋宪闭目思考了片刻,最后回答道:“谢谢太守好意,不过在下已经决定另闯一番功业。”

高顺用一种难以说清的眼神看着宋宪,许久才说道:“一路平安!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好兄弟。”

第二天宋宪告别了众人向南走,高勇等人继续向东赶路他本人却由于得了两员大将而兴奋的全无累意,不断地与高顺谈及军队的装备和战术。

一天夜里高勇来到帐外,如今已是七月天了,树林里凉风习习,说不出的惬意。看着满天的星斗,高勇发出了一声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好,有气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堪称千古名句啊!”听声音就知道是沮授,“长野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如此,想不到沮公也是难以入眠啊!”高勇没有回头,轻声说道。

“呵呵,睡不着的不只主公和我,还有高郡尉呢!”高勇回头一看,果见沮授旁边还站着高顺,不过高顺脸上则尽显崇敬之色。

高顺躬身施礼道:“高顺见过太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