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沮授补充道:“即便主公能够到达辽西恐怕也还是会遇到和玄菟一样的情况。”众人一时无语,各自想着心头的事。

高勇当然知道这种官官相护的情况在中国可是持续了上千年,说道:“这种官官相护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走出目前的困境。请诸位思考对策各抒己见。”说罢托着沉重的脑袋思索计策,耳中的轰鸣仍然时隐时现,搅躁的心身不宁。其余人或低头凝思、或举目望天、或左右扫视,都在寻找现今危机的破局。

荀模仿高勇以前思考问题时的样子手指轻揉太阳穴,目光在木藤花草之间游动。这时闪耀的火光中两只蝴蝶翩翩飞来,时而上下重叠一同越过树枝,时而左右分开绕过前方草丛……看到这一幕荀脑海中忽然一闪,似乎有什么在涌动,旋即望向沮授。

此时沮授的视线也由那两只蝴蝶移向荀〓人双目对视片刻,均从对方眼中看到同样的想法。沮授微笑道:“文若说说看。”

荀点头,转向高勇缓缓说道:“主公,刚才观物有感,想到一个方法。”

高勇大为惊讶,想不到荀真如书上所写的那般厉害,仅片刻便已想出破敌之法≮是召集几个主要人员围坐一起听荀细细道来。

待众人坐好,荀继续说道:“主公兵分两路,一路三五人负责引诱搜索的郡兵,领着他们在这荒山野岭中打转,一点点消磨他们的意志,缓慢地将他们引离玄菟郡城;同时,另一路为主攻,人数越多越好,悄悄潜入郡城,当外出郡兵距离郡城足够远时,这一路搞一个突然袭击,目标就是王寇及其幕僚。如此一击而定,主公控制郡城后便可以设法收降郡兵。”

冯玉不解道:“荀公,那王寇凭什么会把大部分郡兵开出城外追捕主公且即便有大部分郡兵派出城,王寇周尾会有许多人保护,仅凭现在枢的人恐怕……”

沮授听着冯玉的问题缓慢点头,欣赏道:“冯队长的分析很准确,推断的也与实际相差无几。不过,主公在其所著《三十六计》中曾有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话何解?”

张武出言道:“属下认为其意当是:形势时时变换,没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兵终归是兵,水始终是水,其宗不变,这种没有规律反而也是一种规律。主公授课时曾讲道: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形势优劣往往能够通过准确合适的策略逆转。即要寻找到强势的弱点和弱势的强处。”

荀赞叹,想不到张武竟能说出如此精辟的观点,这与其名字中的‘武’字完全合不来吗!沮授吃惊,小小年纪竟能如此领会兵法要点,如果能够善加应用将来真是无可限量。

荀道:“有三胜三败释疑。主公三胜:一为上下齐心,将士用命;二为朝廷所封,占据先理;三为敌明我暗,宜攻宜守。敌人三败:一为主仆离心,郡兵怯战;二为横行乡里,怨声载道;三为狂妄自大,轻敌骄纵!”

一席话听得高勇不住点头,沮授更是连说好几个‘妙’字。高勇赞扬道:“荀公之策可用八字概括:调虎离山,掏心毙敌!”说话间灵感骤现,不禁惊呼道:“对了,还有丛林作战!”瞬间,过往看过的一切有关特种兵在丛林作战的相关书籍和影视资料不断在脑中闪现,旋即说道:“勇有一法可以用较少的兵力达到蚕食追兵、消磨士气的目的,并将其牵制在山林间无法轻易脱身。”

高顺奇道:“是何方法?请主公明示。”

高勇笑道:“不急,吃点东西再说≈在肚子饿得咕咕叫。”众人听到此言各自抚摸肚子,忙到现在才发觉腹中饥饿。一群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高顺起身说道:“埋锅造饭!先填饱肚子!孙泰带上没受伤的人抓些山鸡野兔;冯玉带着受轻伤的人采些野菜树果;张武赶紧挖坑柴埋锅;裴石带几人散开警戒。”众人得令各自行动。

拂晓前,一切准备就绪,在确定风向以及不会被发现后,众人才开始生活烧烤。

不久香味四溢,高勇一边吃着野味,一边抓紧时间给高顺等人讲解自己所知的关于丛林作战的知识↑括设伏、布置陷阱、设置路障、绊索吊索、木排、固定有削尖树枝的陷坑等等,有些令人吃惊,这些超时代的东西所承载的智慧远远高过他们的知识所及。当然也有些太过残忍的,比如说那个陷坑和削尖的木排袭击,引起沮授、荀的反感,并且不断提醒对付自己国人不要用这些残忍的手段。

高勇当然明白他们的爱国爱民之心,不断解释这些只是用来对付那些烧杀淫掠恶贯满盈的土匪强盗的。

听着高勇的描述,看着高勇比划的动作,沮授越加感觉到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