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无妨,来者不拒,不来的也不好强求。郑浑的下落打探到了吗?”

“说到这位郑浑还真是奇怪,别人一听是辽东边地立即拒绝,可是这个郑浑却说:‘辽东边地有上等矿石,只因气候偏寒,无法冶炼精铁。’但是把主公的话向其转述,他立刻要求前来,一路上不断催促快走,简直怪人一个!进入郡城后,胜将其安排在客栈暂住。”

高勇闻言大喜:“好,赵兄一路辛苦,今日会后立即去拜望这位怪人。”

沮授见高勇心情大好,说道:“半个月了,总算再次看到主公的笑容。”

高勇微微点头,将自己撰写的三本《育人纲要》分别交给荀、沮授和赵胜,说道:“勇想按此方法创建全新的教育体系。即推广普及全民义务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消以此给他们成才的机会。”

沮授翻阅细看,不禁激动道:“倘若此设想成真,主公必将被后人千古传颂。”

话音未落,荀皱眉道:“‘大学’之名摘自古籍圣典,怎可与商、工相连?况且,士农工商,这工、商如何登得圣雅之地?”说道最后竟有些气愤。沮授被这样一说,也急翻数页,看到大学内竟开设工学院、商学院亦面露不悦。

高勇正襟危坐,严肃道:“荀兄,还记得你我初次相遇时的事情吗?世人皆以为‘工者,奇淫巧技而已;商者,走卒贩夫之流。可是你看,没有工匠,如何做出精美瓷器砖瓦水泥,没有商贾何来税赋维持郡府运转。家师曾言:天下万民皆平等,士农工商如兄弟!国家如同一个完整的人,士好比脑,农如四肢,工似心腑,商为血液,必须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才有国家繁荣富强,离开了谁人都会死,国家亦将败亡!既然都是不可或缺,又为何非要分出高低贵贱?”

沮授神情肃穆凝神静听,不悦之色逐渐消散,代之而起的是感悟与钦佩。荀仍紧皱眉头,但眼神中混杂着犹豫与不惑。

赵胜打破严肃的气氛笑问:“主公,学堂易建名师难寻,按照七岁标准,三郡当入学者达万人,授业先生当如何解决?”

高勇斜望屋顶分析道:“教书先生吗……文学院交给沮公、荀公,物理↓理、化学这三科暂由勇来教授,商学院由赵兄负责,工学院以及技校可请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军猩高都尉欠率领众武将合力完成。此外,请诸公推荐一批聪明才智、品德优良的青年作为首批学员,由高勇亲自教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合格之后他们将成为首批教师!”几人应诺,荀以事情繁忙为由先行离开。

高勇心中略感惆怅,随后将《新军纲要》交给沮授、高顺,嘱咐他们按照上面所载筹建新军。散会之后,高勇立即赶赴客栈拜望三国第一铁匠郑浑。

踏入客栈,高勇直奔郑浑房间。此时郑浑正在午睡,鼾声如雷倒也与他第一铁匠的身份相称。

王信见状眉头微皱当即便要上前喊醒郑浑。高勇却将其拉住,细细打量起来。郑浑看上去三十五六岁的模样,相貌憨厚肤色黝黑,身材明显较同龄人消瘦,唯手掌比常人足足大上一圈,手掌骨节突出,显然是常握铁锤锻打所致。

高勇静立屋内,在鼾声中欣赏窗外初春的景色。不多久,郑浑悠悠转醒,睁眼看去,正与赵胜满是怒意的目光相对,吓得打了一个冷颤。视线移向别处,才发现赵胜身前还站立着一个朴素衣着的少年。

郑浑虽不认识高勇,但赵胜却是老相识了。来此路上嘻嘻哈哈平易近人,为何现在竟如换个人一般?一个翻身站立起来,顾不得衣衫不整,立刻深施一礼。

高勇不等他说话,抢先道:“恕在下无礼,打扰郑大师休息。”

郑浑反应奇快,立刻接口道:“无妨无妨,倒是郑浑累两位久等,惭愧惭愧。”

三人各自落坐,高勇首先开口:“久闻秩生在冶铁锻铁上颇有造诣,在下不才,想借助先生之猎验一种新的炼铁方法。”

郑浑闻言当即精神大振,身体探前急问:“请速速将来。”

高勇微微一笑,粗略说出高炉炼铁法和平炉炼钢法,并拿出事先画好的高炉与平炉示意图递予郑浑。“高炉选址应在水流湍急处,其盖炉所用炉砖需专门特制,在普通砖坯内加入煤渣等物,并用焦炭烧制,如此才能够耐住高温。高炉烟囱需三丈,直冲云霄。平炉旁边还需另建水塔,用机关控制冷水的流量以便控制铁水冷却。”

郑浑听完大呼:“妙哉!妙哉!如此方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听上去似乎可行,郑浑自愧不如!”

高勇介绍两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