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4页)

大军陆续开进临淄城,临淄百姓夹道欢迎。战斗时不见勇猛的邹靖队伍此刻脱胎换骨,各个收腹挺胸迈出方步。高勇的两千人马却是面容平静,双眼平视前方,步伐整齐有力。就算一边的龚景也开始注意到这支纪律严明的队伍。

临淄城刺史府内,龚景心中痛快,不知不觉多喝了几碗,已然面色红润,朗声道:“今得邹兵曹、高太守、刘校尉鼎相助,大破城外十余万黄巾贼众,解临淄半月之围。龚景心中畅快,十多年来只有今日最为高兴!”

高勇急忙谦虚道:“龚刺史过奖,如果没有龚刺史率兵里应外合我等也不会有如此大胜!龚刺史也功不可没!”

龚景哈哈大笑:“诸公不必谦让!待将那些黄巾贼众处理之后,龚景立刻将请功奏折送往洛阳,保证诸位的功劳一点都不会少!”

刘备微有醉意,听到“功劳”二字开口道:“此乃我等份内之事,方今天下大乱,正是大汉男儿为国效廉时!”

龚景闻听此言很是赞赏,欣慰的看着刘备赞扬道:“玄德公心系大汉,堪为当世楷模!有诸公这般青年才俊,大汉复兴有望矣!”说到这,话锋一转,对邹靖道:“虽然今日黄巾贼兵已然散去,怎奈青州各地尚有贼人数万,境内青壮多受黄巾荼毒,不堪使用。不瞒诸公,现在临淄城内守军不过五千,如果黄巾贼寇卷土重来,只怕……不知诸公能否在临淄多留些时日,一来打消黄巾贼寇反攻的念头;二来协助剿灭青州境内的黄巾贼孽!等到黄巾退去再……”

邹靖闻言一阵心惊,急速盘算权衡利弊后方才说道:“龚刺史,此事确令下官为难。临来时刘刺史一再叮嘱要兵马等解围后立刻返回。您也知道幽州境内此刻也不安宁!”

龚景轻叹一声面露苦色:“这……可怜青州百姓啊!”

此时,刚刚吃下一块肉的高勇见戏志才以眼色暗示,立刻会意,起身道:“龚刺史不必登!下官可以留下兵马协助抵抗黄巾贼众。”

龚景一阵感动,虽然这千多兵卒未必顶什么用,可冲着这份心意也应好好答谢。“想不到高太守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魄力!将来必定飞黄腾达前途无量!”

高勇立刻谦虚道:“龚刺史过奖,下官将来还要仰仗龚刺史多多提携!”

不久,宴会结束,龚景送客出门。高勇借酒醉逗留一会,等其余几人走远后,来到龚景身边说道:“龚刺史,下官有一不情之请,还望成全!”

龚景不明白这位少年太守有什么要求,开口道:“高太守但讲无妨!”

高勇道:“今日战后,下官见那黄巾乱民衣不遮体、面黄肌瘦,大部分都是贫苦无助的无辜百姓。他们也是我大汉子民,见其这般凄惨着实令人心痛。因此,下官想请求刺史网开一面,准许下官带走部分俘虏返回玄菟。玄菟郡地瓷东边地,人烟稀少,急需大量人口稳固边疆,助朝廷抵御外敌。至于那些罪首之人,必须处死以儆效尤。”

龚景略带疑虑地凝望高勇许久,沉静的面容毫无喜怒,看得高勇心里发慌险些收回刚才的请求。片刻,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后,龚景感叹于高勇心系国事,而作为一州刺史的自己也明白那些黄巾乱民大部分是无法生存下去的百姓,自己也不消看着子民被杀,“如此也好!”

高勇心中大定,趁热打铁,提起建港事宜,“龚刺史,这些俘虏要是经由陆路返回玄菟恐怕极其握,冀州、幽州均为彻底平定,故此,下官想在北韩莱一带建设一座海港,即可方便运输,也可加强青州与辽东的联系,还望刺史应允。”

龚景听罢,微笑道:“此乃好事,龚景必当全林!”

高勇大喜,躬身拜谢道:“谢过龚刺史!”

' '

第七章 天下大吉之黄巾乱灭

在龚景热情的招待下,五千余兵马休整半月有余。青州不愧为首屈一指的大州,美味饭食令幽州官军大饱口福乐不思蜀。玄菟郡兵倒还好说,有了美食保障,训练更加刻苦,没有士兵擅自离营,还时常紧急出动协助围剿黄巾贼寇。可邹靖的兵马却恶性尽显,有了吃喝只剩嫖赌。走近兵营,立感乌烟瘴气,吵闹的、打骂的、军纪涣散,更有些痞子流氓趁机祸害百姓。差役看他们是幽州援军哪敢乱抓,只好上报州府,弄得龚景的好心情仅维持了两天!

这日,入城联络剿匪事宜的乐进离开州府返回时,恰遇十几名兵卒酒醉后当街调戏妇女。受辱妇女求救呼喊,周围百姓义愤填膺,有几个小伙忍无可忍冲上前去与兵卒打在一起。谁知带队的什长一剑砍来,将一名青年撂倒,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