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这些俘虏起初以为高勇会逼迫他们拼命干活,可没想到他们每天只需工作四个时辰即可,而且还能吃饱饭,其余时间会有专人教他们识汉字说汉话。没有鞭笞,没有打骂,甚至在休媳没有用绳索将他们捆绑起来,每到星期日还允许亲人前来探望。这一切甚至比他们当兵的时候都好上许多,他们当兵多半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这个小小的愿望居然实现了,也让他们觉得这次俘虏做得很值。

至于丸都民众以及分散在各地百姓,看到随军而来的辽东官员统计人口、丈量土地,将大户宗亲的土地统统没收,再分发给下层无地百姓,每户五十亩,此外还告诉他们这些土地是郡府租给他们耕种,只要郡府管理一天,就不会有人前来抢夺。

高句丽百姓起初不敢相信,直到官员将他们领到田地里,亲手交给他们租赁契约之时,许多贫民才激动的放声大哭,土地是他们祖祖辈辈梦想拥有的,可是祖祖辈辈都在给豪族宗亲种地,辛苦劳作才勉强不会饿死,没想到这祖祖辈辈的愿望竟然在自己手中实现!看着手中契约,他们反而陷入迷忙,这到底是怎么了?以前每次被敌人军队打败都会遭到大肆抢夺,家园被毁,妻女遭殃。可是眼前的汉军却在攻城之后退了出去,那一夜他们本以为会遭到抢劫,会死于乱军之中,结果一夜什么都没有发生,第二天看到邻居们也都还在,就更加莫名其妙,这到底是怎样的军队阿!

现在,当他们看到手中地契的时候,虽然心中仍然为自己国家的覆灭耿耿于怀,可是面对这送到手中的土地,竟出现一个两难的选择:反抗,也许会胜利复国,可那样自己又将有什么好处?土地还是会回到官吏豪族手中,自己仍然贫苦如往昔;不反抗,自己的高句丽国就这样没了,从今以后都要按照那些告示所讲划给大汉国的玄菟郡了……也许接受大汉国的统治也不错……

散住在山区的小村寨皆被迁往辽东、辽西的平原地区,同样租给他们土地、粮食,由于这些惠民举措,使接收高句丽的行动像接收三韩时一样,百姓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也看到了将来的美好生活,在两难的选择中渐渐淡化了抵抗的心志,虽然仍有一些顽固的村寨坚决不受,高勇并不勉强,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当他们的同伴过上好日子后,他们也会改变想法的。唯一不同的是,高勇禁止他们携带武器,或者至少要等到他们认同奉天的统治之后才能放开,现在仅仅是组建维持治安的警备部队。

接收高句丽大概用了一个月,高勇也用这一个月的时间让士兵修整,同时详细探查高句丽周围地形,为将来作战做好准备。

不久,高句丽的异常传到尉仇台耳中,由于高勇将酣一线彻底关闭并用换上高句丽军服的士兵守卫,更散播谣言说玄菟军兵与高句丽对战雪谷,双方伤亡惨重,却谁都不肯退兵,尉仇台虽然觉得其中有些蹊跷,却仍乐于见到玄菟与高句丽死掐,琢磨着是不是应该派特使南下,模仿高勇以前的方法狠狠的大敲竹杠。可是,美梦做了一半,玄菟与高句丽突然平静下来,再也谈听不到任何消息了……

六月中旬,丸都到奉天的道路修建完毕,高勇立即将第2机步师调到丸都,用于镇守高句丽,同时监督俘虏继续修建道路、建设沟渠和开垦新土地。

……

中平三年(公元8年)六月底,高句丽防务交接完毕后,高勇率领休整好的部队向南方沃沮进发。

沃沮在高句丽以南,以盖马大山为界。分为东沃沮与北沃沮。沃沮自光武帝开始设置县,后来又自称为候国,每县一国。没有大王,有带兵的渠嘶职,还设有长老,诸事皆决于长老。其地千里,曾长条形,相当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沃沮北部有一座名港,即海参崴北方唯一的不冻港。当时沃沮附属于高句丽。

伯固选择逃往的正是东沃沮,被当地长老收留,他们对于高句丽被灭并不十分清楚,否则借他们个胆子也不敢收伯固。

经过半个月行军,玄菟军在七月到达东沃沮,先锋张颌仅用十轮连射逼得一个候国投降,事后张颌还常说这是他打得最简单的一仗,余者见状纷纷献城投降。几位长老看到伯固大势已去,也不为难,让他逃向北沃沮。然后几名长老和渠帅纷纷投降。高勇在东沃沮休息了三天,将东沃沮那点军队全部解散,其中愿意迁出者准许其前往乐浪郡。之后雇用当地的百姓修建从乐浪到东沃沮的道路”沃沮也好不到哪去,毕竟才是几万人的小地方,张颌打了几次小仗之后,让北沃沮的长老们彻底放弃了抵抗开城投降。伯固再一次逃跑,不过这次却是逃向衡,至于他最后到了哪里只有天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