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来到舰队指挥部,两支舰队的师级指挥官以及下属各个支队的团级指挥官已经全部到齐。踏进屋内,所有军官全部起立敬礼。

甘宁回礼之后笑道:“你们当中许多都是新面孔,我只知道第一舰队指挥官吕维,他曾经与我一同参加了偷袭浑弥之战。其他的吗还请大家自我介绍!我先开个头,在下甘宁,字兴霸,现任海军总指挥官÷一位!”

左手边吕维第一个起立,“属下第一舰队指挥官吕维,字子因。”(注:维有以、因为的意思:“~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他身边一名三十多岁的壮汉紧接起立朗声道:“属下第二舰队指挥官程毅,字伯坚。”“第一舰队一支队指挥官杜封……”随后各个支队指挥官也全部做了介绍。

吕维身材中等,体魄健壮。祖辈数代渔民,第一舰队成帘加入,后因沉稳干练智谋出众被破格提拔。程毅祖籍青州,参加黄巾军后被乐进击败俘虏,后加入第三舰队,凭借出众的水性和武艺在数次清剿海寇作战中屡立战功,于一年前被任命为第三舰队指挥官。

甘宁一一记住这些面孔,然后说道:“此次行动想必诸位已经提前接到准备远航的命令,诸位都参加过军校培训,多余的话不说了。”甘宁唾一下起身直立,突然提高音量道:“主公有令!海军第、3舰队于二月十四日起航!航向琉球群岛以及最终目的地夷州!”众将刷地同时起身立正齐声喊道:“保证完成任务!”

当晚,旅顺军港对外所有道路全部封闭,除不断驶入的满载货物的马车外任何可疑之人都不许靠近。码头上海军官兵在进行远航前的最后检查工作,由船帆、桅杆到龙骨、船舵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数次检查。

二月十四日,风和日丽,海风轻拂。甘宁站在旗舰‘志远’号上,迎着吹面而来的清风,手中拿着刚刚分配下来的望远镜眺望远方。嘴里不断赞许道:“研究院那帮子研究员还真有两下子!奶奶地,脑袋是怎么长出来的?做出这个叫望远镜的东西真是不错!呵!望的真远!”

吕维身着海军军装站立于甘宁身后,桅杆上士兵手中不断挥动着红黑两面小旗。这种旗语完全是依靠海军官兵自己的智慧研究完善起来,高勇仅仅提出想法。当然这仅是白天通信所用,到了晚上还要使用一种信号灯这个是高勇根据电视中见到的设计出来,同样受到海军官兵欢迎。

除了这两种通信手段外,海军各舰之间还使用号声、鼓声以及鸣金之声作为辅助通信手段,主要是为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指挥作战。

看着旗语,吕维说道:“甘将军,程指挥官发来消息:第三舰队一百艘战舰全部准备完毕请求起航!属下第一舰队也全部准备完毕请求起航!”

甘宁放下手中望远镜,举目向左右两边望去,军舰整齐排列延伸展开,黑鹰军旗随风飘扬,海军官兵整齐的站立在甲板两侧,海鸥在天空中飞翔……甘宁右手抽刀向前一指:“传令:舰队起航!”

呜远航号角吹响,听到旗舰的起航号声,所有舰只也跟着吹响,响亮号声震撼环宇。各舰依次解开缆绳升帆起锚,一只只军舰乘风破浪在军港留守官兵的目光中缓缓驶离。码头塔台上,士兵打出旗语:祝舰队兄弟一路平安,等待你们胜利的好消息!

海军舰队每一支队(团级,共332人)=4艘风帆式驱逐舰(每船四个连队205人/最大容纳25人)+4艘三帆式快速战舰(每船一个连队5人/最大容纳5人)+2艘辅助舰船(一个连队控制两船,每船25人/最大容纳2人)+4艘登陆舰(最大容纳5人)

登陆角根据海军登陆要求研制出来的新式舰船,采用宽仓平底结构,便于靠近憾,船两侧留有射击孔,船首倾斜破浪板要超出船体许多,与现代登陆舰结构相似,高过船高的部分能够放下。航行时以人力划桨为主,风帆为辅。每个舰队二十艘登陆舰,平时固定在风帆式驱逐舰的尾部,每船能运送一连战士。

这支海军编队共有船只二百艘,如果算上登陆舰则达到二百四十艘。官兵总数为3320人。驶离旅顺港后,舰队采用雁形编队航行,快速战舰在最外侧游弋,肩负侦察、警戒以及第一时间接敌的重任;驱逐舰组成雁形编队骨架,由雁头的旗舰开始向两边伸展;辅助舰船居于雁形编队两翼保护之下,排成三角编队航行。

几日后,舰队在辽南郡的港口补给粮食和淡水后,真正驶向远海。

航行中,官兵主要以食用冷食为主。虽然每戒备了厨房和火炉,却只能够两三天吃上一顿热饭,毕竟煤炭储量有限,还要留有一部分作御寒之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