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 (第1/4页)

“向南?”杨彪眉头微皱,旋即恍然道:“不错,郭定然猜道我军欲投奔高勇。故此必将在北侧布置重兵!好,向南,且战且走,寻机夺路向北!”

杨奉领命。立即指挥部属重点向南突击,同时询问道:“何人愿断后?杨某感激不尽!”断后,意味着要阻挡追兵,更意味着存活的消渺茫。特别是在双方兵力相差悬殊的形势下∠后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就在杨奉准备放弃强行下令时,一人突然高声道:“属下愿为皇上、校尉断后阻敌!”

杨奉一看,竟然是刚才出言建议的军侯,心中激动。微微点头道:“好,从现在起晋升你为随军司马,指挥右部压后!”

眨眼间。杨奉部曲完成了突围的部属。左部五百余人全力向南突击右部三百余人立定转身,义无反顾地向郭军兵展开反冲锋!

正在郭得意的看着这场一面倒地战场幻想胜利时』见敌兵变阵,跟着杨奉身旁杀出一人,手中一柄大斧舞动如风,眨眼间砍翻了靠得最近的三个兵卒,随后引亲兵逆行而上直奔郭杀来!有那校尉想要表功,飞奔上前阻挡,怎知大斧力劈山河,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只三招便活劈了两名校尉,更把后到的一校尉吓的调头便逃。

郭大惊失色,急忙拨马后退,口中不忘喝问:“尔是何人?报上名来!”

那人大斧平端气冲霄汉道:“右部司马徐晃徐公明!郭小儿拿命来!”

突劁化,令在场众人来不及反应。如果有旁观者在,一定会大呼奇怪,这仗究竟是谁在打谁?

眼见徐晃毫不停留直杀过来,大斧舞动下无半合之将。郭一阵心寒,暗骂自己疏忽,没有搞清楚杨奉虚实便匆忙出手。主将被逼后退,自然影响全军士气。看到狼狈不堪地郭,部曲的高昂士气迅速回落,不复刚才之勇。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今,郭部曲正处在衰退的边缘。

除郭自骂外,杨彪也大为惊讶,以他多年带兵经验,这位突然出现的徐晃绝对将帅之才!可为何在杨奉手下只是区区地军侯?惊异之余,也暗下决心一定好好笼络,或许能够成为制衡杨奉的助力。

至于杨奉更是二丈和尚摸不到头,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为何自己的部曲中会有这样一位厉害的人物。不过,这些都是闲暇时去想地,如今仍然是逃命第一。趁着郭慌不择路、敌兵士气衰落之际,杨奉发一声喊率先杀出,凭借一身武艺身先士卒,硬是在重重包围之中打开一条血路!

而徐晃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把大斧舞开,紧追郭而去≮是,内讧的战场出现了怪异的一幕。一边是奋力向南突围,另一边却是近乎包头鼠窜地向北退避。

郭心中大骂,却又无计可施。等到退出半里地后,才组织起兵力将徐晃围困起来,而此时杨奉早已保护车辇逃离。郭咬牙切齿,“杀!一群酒囊饭袋,跑了皇上,今后谁也别想好过!”可是,大骂无济于事。徐晃见皇帝车辇成功脱逃后不再追赶郭,而是收拢存活下来兵卒逐步向南,犹如烙之前最后一块小石,死死地将洪水顶住!

眼望越来越远地车辇,郭终于忍不住哀叹一声,目光收回后,阴冷的望向徐晃,“把那个徐晃活捉,老子要把它千刀万剐!”

天已大亮,战斗却仍未廷。徐晃力战,带起兵卒无畏精神,石子虽小,却成为郭部曲不可逾越地高山。缓缓向南的一路上,倒毙的绝大多数是郭军兵,粗略数来不下一千!可徐晃兀自奋战,丝毫不见疲态。

郭哀叹,如此将才为何不为自己所用。否则何惧李小儿!不过,水滴石穿,更何况是滔天巨浪。不断的消耗,终于使留在徐晃身边地兵卒减少到十人。眼见大功告成,郭再次向南望去,“半个时辰,量你也走不了多远!”

突然,东北方向两声长鸣,郭大惊。那里是自己布置得暗哨,专门监视李追兵。如今警报响起,只说明李的追兵赶

暇细想,立即下令分兵前去阻挡‖时让部分兵力退,保存量是首要任务。

徐晃也发现郭兵马异动,猜之必然有异。当下横向抡起大斧喝道:“随本司马杀出重围!”

“嗬!”仅余的九名亲兵齐声应和,紧随徐晃拼力向南。

又是一瞬间的松懈。郭恨铁不成钢,自己部曲犯了两次同样的错误,放跑了最不该放跑得两个人!怎奈,徐晃一旦钻进树林狂奔。再想要拦阻已不可能。郭勒住马,向南望望,又向东北看看√豫片刻后道:“向南。分兵三路⊙所有北上的道路封死,无论如何要在上林苑将皇上给弄回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