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部分 (第1/4页)

宾主对坐,在撇开公务、对立的关系外,三人地确有许多的共同爱好。其中之一便是阎行像高勇一样,喜欢阅读《战国策》,而他现在随身还携带有一本,不过是辽东印刷局三年前的无注解版本∩此看来,阎行更喜欢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天色渐暗,酒过三巡,弥漫着酒香、菜香地客厅内,阎行的话越来越含糊不清,一双醉眼朦胧却偶尔闪过精光,一会看向贾诩,一会望向高勇至于他究竟有没有真醉,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高将军的传奇在西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快速突击冀州、分进合围地战法运用,简直是吾辈楷模!不过,朝徒微,汉室孱弱,不知高将军对将来有何打算?”

“朝徒微吗?”高勇反问道,“别人或许不知道,勇手中掌握地朝廷官军接近百万!放眼天下谁与争锋?”

凌厉地目光一闪而逝,阎行又灌下一碗酒,换来一个饱嗝。“百万大军?怪不得吾主要上表感谢皇上厚恩,并准备择日启程赶赴洛阳,当面叩谢皇上,感谢高将军的举荐之情!”尽管口齿不清,可仍把话完整地讲了出来。

“哦?”高勇迅速的与贾诩交换了一个眼神,笑呵呵道:“难道马将军、韩将军已然接受朝廷册封,准备入朝为官了?”

阎行从怀内取出一封谢表,“此乃吾主亲笔信,请高将军阅览!”

“嗯!韩将军的拳拳赤诚之心,本将军已经明白了!”高勇微微一笑,“只是此信只言及韩将军,那马将军又做何打算?”

阎行犹豫片刻,才答道:“或许与高将军同样的想法!”

酒宴撤去,阎行告辞。

望其背影,高勇问贾诩道:“此信可能性有多高?”

贾诩轻叹一声:“阎行此来送信是假,探察敌情是真。大概马腾、韩遂听到了中原动乱的风声,故而准备孤注一掷。可天不遂他愿,曹操、刘备选择了接受。如此一来,若西凉一意进攻,只会招来疯狂打击。故而才匆忙派人前来试探!”

高勇看了看暗黑色的天空,“还要不要打?”

不等贾诩答话,鹅毛大雪铺天盖地的席卷下来,而肆虐数日的北风渐趋消散。高勇苦笑道:“天不遂他们愿,也不遂吾愿啊!”

同一时刻,麋内,马腾、韩遂等人闻听落雪后纷纷跑出屋外,仰望灰蒙蒙的天空,一望无际的鹅毛雪。韩遂第一个兴起来,马腾亦紧随其后……

马铁皱起眉,问马超道:“大哥,若高勇退兵,还要不要追击?”

马超轻叹口气:“追击?若没有这场雪,恐怕我们都熬不到年关了!”

是夜,随着大雪肆虐,西凉、长安尽披银装。曾经轿弩张的高勇与韩、马终于在7日这一晚下达了同样的命令撤退!一场大战消弥于无形。

' '

第二章 天子之令(5)

:安三辅境内的道路异常难行。原本安排的城池修缮、河渠改造、道路施工等等民政工作被迫全部停工。诺大的平原上白茫茫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偶有几个黑点,也不过是匆匆过客,谁也不愿在这种天气中赶路。

顶着北风,高勇、贾诩及随同的千余侍卫均裹在厚厚的冬衣中艰难跋涉。距离这支黑色队伍大约二十里外,一条更长的队伍缓缓行进,那是第龙骑军,更后面的道路上,则是近卫机步师的官兵∩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百年难遇的大雪,为了减轻长安方面的运输压力,高勇只得命令前线的骑兵部队调头返回。只留下徐荣的四个骑兵师镇守雍县、陈仓一线,其余部队包括两个黑骑团也随同步兵返回。

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高勇皱起眉头问道:“文和,既然西凉都如此寒冷,那么幽州北面的草原上岂不是更严重?”这样问不过是证明自己心中所想,高勇明白,气候如此反池然与地球的大环境有关,而这又印证了历史上爆发于94即兴平元年的那场巨大天灾,而汉朝正是因为这一场浩劫而走向彻底的衰亡。

贾诩裹紧衣襟,望着四周银装素裹,仍有闲情逸致的笑道:“还用说吗?北方气候只会更加恶劣,说不定鲜卑靠近北面的部落都能冻死人了!唉,早些年。每次冬季寒冷,羌族都会进入凉州劫掠百姓。后来听说匈奴、乌桓、鲜卑也是一般模样,寒冬冻死大量马羊,迫使草原蛮族只能南下。”说到这,目光向东北望去,“不知道今年情况如何?如果乌桓、鲜卑损失严重地话,不顾一切南下侵扰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高勇呼出一口哈气,只望到白雾消散,才说道:“那需不需要调华雄部返回幽州?还是驻扎到司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