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重生之宋武大帝》

作者:殷扬

第一卷 危局篇

序言

南宋末年,皇帝昏庸,朝纲不振,奸臣当道,君子退避,内政日益**,官无廉官,吏无良吏,朝庭法令朝令而夕改,法无定法,百官无所依从,百姓无所依靠,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外政更是不堪,军事上与蒙古作战屡战屡败,败军覆师,空耗国力。忽必烈整军经武,志在灭宋,蒙古大军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南下灭宋。

襄樊是南宋的战略咽喉,襄樊在则南宋存,襄樊失则南宋亡。忽必烈采纳谋臣郭侃的建议,决定先取襄樊,进行中央突破,大军置淮扬之地宋军于不顾,直扑临安,灭亡南宋。经过五年努力,元朝终于攻下了襄樊,蒙古大军直下江南,势如破竹,南宋的覆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开始了,一个旧的历史即将终结,一个新的历史即将到来,历史的走向处在十字路口,动荡的历史将走向何方?李隽意外地来到这个危机四伏的动荡时代,更不幸的是还成了南宋亡国之君宋度宗,他将如何面对忽必烈大军带来的重重危机?

李隽为了生存奋起反击,他是否是雄材大略的忽必烈的对手?历史是否会因为主角的努力而发生改变?还是依然故我,让主角成为这段历史悲剧的殉葬品?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走下去,探个究竟。

第一章 龙腾万里(上)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唯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份外妖娆。

*,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周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liu人物,

还看今朝。

————《大宋武帝诗词选编·雪》

《大宋武帝诗词选编》载“燕云光复,帝北京置酒,高会群臣。时飞雪塞空,殿前积雪,帝性起,饮杯而尽,拔剑起舞,作《雪》词。”词成之时“满座皆惊”,丞相文天祥举杯贺“吾皇圣明之君,今朝风liu人物!”群臣亦贺,君臣极欢。

《词品》评论《雪》词“其词如其名,清新高洁,词中上上品。帝王气势尽显,契合时意境,千古少有。此句之成,帝王雄图名句绝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架波音飞机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飞去。靠窗的位置上坐着一个鹤发如银的老人,注视着窗外,他就是李隽。

李隽1933年生,就读私塾时,私塾先生断言:“此子非池中物,定有龙腾万里的时候。”

朝鲜战争爆发后,就读于北大的李隽放弃学业,投身军旅。李隽入伍后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狙击手,在一次阻击美军的战役中,狙杀了两百多名美国大兵,得到神枪手的称号。

这次战役非常残酷,李隽所在的连打得出只剩他一个人。打光了子弹的他握着最后一颗手榴弹,高唱着自愿军军歌,准备与美国鬼子同归于尽的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起,大部队赶到,全歼了美军。

不久,李隽接到志愿军总司令的亲笔嘉奖令,看着总司令那手不太好看的钢笔字,李隽高兴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重建某连时,李隽也就成了总司令钦点的连长。

1958年志愿军撤回国时,李隽已经是一个团长了。不久,李隽带着军功章,1955年授予的少校军衔离开了军队,回到北大继续读书,学习历史。

李隽毕业的论文叫《论中国错失历史机遇的原因暨启示》,他在论文中写道:“历史的机遇无论对谁都是相同的、公正的,中国多次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不是因为上天的不公,而是因为我们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历就是闭关锁国,自大地以为泱泱大国无所不能。宋朝错失了攘却外敌的良机,明朝错失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乾隆皇帝中断海外贸易,错失了最后一次开放的机会,才酿出了苦果。我们当以史为鉴,古为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